2021年, 第3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8-25
  

  • 全选
    |
    述评
  • 王泽华 刘英慧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283-286.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高危老年患者的治疗手段之一,而TAVR术后瓣膜血栓形成是该术式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经导管植入瓣膜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本文概述了瓣膜血栓形成的机制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产品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瓣膜血栓形成的研究现状,并着重分析了产品设计及其临床应用过程中影响瓣膜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因素,最后就瓣膜血栓形成风险控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 论著
  • 郑文祥 王军 杨茜 周娜 侯琳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287-290.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核糖体合成调控因子1(RRS1)对乳腺癌细胞阿霉素抗性的影响。
    方法 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CF-7和耐阿霉素MCF-7/ADR细胞中RRS1的表达;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shRRS1慢病毒和阴性对照慢病毒,分别感染MCF-7/ADR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慢病毒转染效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中RRS1的表达量,确定沉默效率;采用CCK8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差异;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内阿霉素累积量的差异;采用平板克隆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
    结果 MCF-7/ADR细胞中RRS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CF-7细胞(t=13.05,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中RRS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的IC50值明显降低,细胞内阿霉素的累积量明显升高,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t=2.87~122.40,P<0.05)。
    结论 RRS1在耐阿霉素乳腺癌MCF-7/ADR细胞中高表达,沉默RRS1表达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降低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的抗性。
  • 刘宏 黄顺平 肖杨 李恒 吴艳 张雅倩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291-294.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4种常见固定义齿在放射治疗中对剂量分布的影响。
    方法 分别将4种固定义齿模型置于均匀组织模体中,基于蒙特卡罗方法进行模拟计算放疗剂量分布,通过特定范围百分深度剂量(PDD)与离轴曲线(Profile)分析,比较义齿与正常牙齿在周围软组织中剂量分布差异。
    结果 钛合金义齿对上方组织放射剂量分布影响最大,钴铬合金义齿对下方组织放射剂量分布影响最大,钛合金义齿对侧方组织放射剂量分布影响最大。相对于正常牙齿,钛合金义齿、氧化锆全瓷牙、钴铬合金义齿、镍铬合金义齿使上方组织的放射剂量分别升高了14.2%、11.2%、9.6%、9.2%;氧化锆全瓷牙、钛合金义齿、镍铬合金义齿、钴铬合金义齿使下方组织放射剂量分别减少了17.5%、15.9%、22.9%、23.1%;氧化锆全瓷牙、钛合金义齿、镍铬合金义齿、钴铬合金义齿使侧方组织的放射剂量分别升高了2.0%、4.1%、2.4%、1.4%。义齿对射野中心轴方向影响较大,在模体下1.9与3.1 cm处发生剂量跃变。
    结论 4种固定义齿在相同条件下相较于正常牙齿对剂量分布影响最大为钛合金义齿,其次为镍铬合金义齿和钴铬合金义齿,对剂量分布影响最小为氧化锆全瓷牙。在临床治疗计划中应避免或减少穿过固定义齿的射野,必要时需针对不同材料义齿对放射剂量分布影响进行分析,以降低相关治疗风险。
  • 吉利 陈正,  陈彬,  廖春晖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295-298.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球面自锁托槽止锁扩弓非拔牙矫治技术治疗重度牙列拥挤的效果。
    方法 安氏Ⅰ类错牙合重度牙列拥挤患者1例,应用球面自锁托槽止锁扩弓非拔牙矫治技术进行扩弓,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牙弓宽度、下颌3、4、5、6牙位的冠中心(FA)点距离、下颌WALA嵴宽度以及下颌4、5、6牙位FA点-WALA嵴距离。
    结果 矫治7个月时,患者牙列拥挤解除,牙弓形态良好。上下颌牙弓宽度较矫治前均有所增加,尤其4-4牙位间宽度增加最为明显;FA点距离及WALA嵴宽度均增加,FA点-WALA嵴距离接近正常值;前牙唇倾量不大。
    结论 球面自锁托槽止锁扩弓非拔牙矫治技术可有效解除重度牙列拥挤,排齐牙列。
  • 李丽萍 钟静 牛玉娟 孙源超 吴传鸿 李美航 周建峰 丁永和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299-303,307.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2G型肢带肌营养不良症(LGMD2G)斑马鱼疾病模型,并初步探讨其致病机制。
    方法 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进行sgRNA制备、显微注射、tcap基因纯合突变斑马鱼筛选,构建tcap基因功能缺失的纯合突变斑马鱼。通过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野生型(WT)斑马鱼和tcap基因纯合突变斑马鱼的骨骼肌肌原纤维形态。使用新一代斑马鱼游泳速度测试系统检测WT斑马鱼(A组)和tcap基因纯合突变斑马鱼(B组)的最大游泳速度。将WT斑马鱼胚胎分别经空白处理、漂白剂处理、剪切损伤处理、加兰他敏处理,分别作为C、D、E、F组,采用原位杂交实验检测C~F组斑马鱼胚胎tcap mRNA表达情况。再将WT斑马鱼胚胎和M1型tcap基因纯合突变斑马鱼胚胎分为WT斑马鱼胚胎空白对照组(G组)、WT斑马鱼胚胎加兰他敏处理组(H组)、M1型tcap基因纯合突变斑马鱼胚胎空白对照组(I组)和M1型tcap基因纯合突变斑马鱼胚胎加兰他敏处理组(J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C~F组斑马鱼胚胎tcap mRNA相对表达量,检测G~J组斑马鱼胚胎p53和p21 mRNA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核酸电泳结果显示成功合成了长约100 bp的斑马鱼tcap基因编辑所需sgRNA;DNA测序结果显示筛选获得了2种tcap基因纯合突变斑马鱼。HE染色实验结果显示,与WT斑马鱼相比,tcap基因纯合突变斑马鱼的骨骼肌肌原纤维明显紊乱。斑马鱼最大游泳速度检测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A组,B组斑马鱼的最大游泳速度显著降低(t=3.32,P<0.05)。原位杂交实验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D~F组斑马鱼胚胎中tcap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RT-qPCR实验结果显示,C~F组斑马鱼胚胎中tcap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1.70,P<0.05),其中D~F组明显高于C组(t=4.95~35.44,P<0.05);G~J组斑马鱼胚胎中p53和p2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8.45、33.04,P<0.05),其中J组明显低于H、I组(t=3.24~8.94,P<0.05)。
    结论 成功构建了tcap基因功能缺失斑马鱼LGMD2G 模型,tcap基因功能缺失导致p53基因下调可能是LGMD2G致病机制之一。
  • 李玉青 方熙勤 石燕婷 杜倩雯 王珂黙 张冉冉 刘学伍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304-307.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黏附类G蛋白耦联受体V1(ADGRV1)基因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及遗传方式。
    方法 收集1例14岁癫痫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对该例患者及其亲属的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并检索HGMD数据库中收录的所有ADGRV1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
    结果 该患者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携带ADGRV1基因突变,而其父母和弟弟均未发现该突变,结合其临床表现,诊断为肌阵挛性癫痫,给予丙戊酸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后癫痫发作控制良好。对HGMD数据库中患者的信息进行分析显示,ADGRV1基因纯合突变时最常表现为Usher综合征。19例ADGRV1基因突变的癫痫患者的突变类型全部为杂合突变,其中17例患者为杂合错义突变,且10例表现为肌阵挛发作的患者突变类型全部为杂合错义突变。
    结论 ADGRV1基因在癫痫的致病过程中遵循类似于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规律,其杂合错义突变与癫痫的发病(尤其是肌阵挛性癫痫发作)密切相关。
  • 葛昂,  田芳 张海防 李自普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308-311.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川崎病(KD)患儿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耐药的影响因素,探讨血清EBV-IgM对KD患儿静脉注射大剂量IVIG耐药的预测价值。
    方法 将KD患儿分为敏感组和耐药组,分别对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血清EBV-IgM阳性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IVIG耐药的危险因素;建立IVIG耐药预测模型,观察血清EBV-IgM对KD患儿静脉注射大剂量IVIG治疗耐药的预测价值。
    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敏感组和耐药组KD患儿性别、年龄、EBV-IgM阳性率、白细胞(WBC)计数、粒细胞(N)计数、粒细胞比例(NEU%)、血小板(PLT)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蛋白(Alb)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585~80.467,z=-8.202~3.089,t=-7.004~2.05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EBV-IgM阳性、PLT计数<451×109/L、WBC计数>16.01×109/L、ALT>153 U/L是IVIG治疗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96~3.455,P<0.05);建立IVIG耐药预测模型,该模型诊断灵敏度为75.61%,诊断特异度为78.21%。
    结论 血清EBV-IgM对KD患儿静脉注射大剂量IVIG治疗耐药具有预测价值。
  • 段瑞强 高慧丽 刘莹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312-315.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LEV)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能、血清丙二醛(MDA)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新郑市人民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60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80)与对照组(n=80),分别给予LEV和丙戊酸钠(VP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清MDA与8-OHDG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DA、8-OHDG对患者疗效的评估价值。
    结果 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31,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ALT、AST、GGT、MDA、8-OHDG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ALT、AST、GG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3.896~4.327,P<0.05),血清MDA、8-OHD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8.792、5.014,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LT、AST、GGT、MDA、8-OHDG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952~7.258,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DA水平预测LEV治疗儿童癫痫有效的AUC为0.857(95%CI=0.755~0.958,P<0.05),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2%和78.9%;血清8-OHDG水平预测LEV治疗儿童癫痫有效的AUC为0.823(95%CI=0.706~0.939,P<0.05),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和73.7%。
    结论 LEV治疗儿童癫痫的有效性、安全性优于VPA,LEV能有效降低癫痫患儿血清MDA、8-OHDG水平,且血清MDA、8-OHDG水平对LEV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王振虹 姜永杰 徐雷 王冲 曲政海 郭沙沙,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316-319.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支原体肺炎(MPP)小鼠肺部炎症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健康SPF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MPP组(40只),对照组(20只),MPP组采用支原体菌液滴鼻至下呼吸道的方法建立支原体肺炎小鼠模型,对照组采用等量的生理盐水按上述同样方法处理。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后第7天,观察两组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通过称量小鼠肺组织及体质量计算两组小鼠湿肺质量指数;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IL-6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小鼠肺组织中TLR2和TLR4、MyD88、NF-κB的表达。
    结果 光镜下MPP组小鼠肺组织出现肺泡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等情况;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MP感染后第7天,MPP组小鼠湿肺质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316.03,P<0.01)。MPP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4、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7.46、33.97,P<0.01)。MPP组小鼠肺组织中TLR2、TLR4、MyD88、NF-κ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7.95~11.70,P<0.01)。
    结论 MP感染后可能通过TLR-MyD88-NF-κB信号通路诱导肺部炎症反应并加重肺损伤。
  • 张玉萍 陈吉辉 张艳萍 宋海平 马学真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320-322,326.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联合同步胸部放疗与单用埃克替尼治疗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近期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9年5月EGFR敏感突变型ⅢB~Ⅳ期晚期NSCLC患者共127例,分为埃克替尼单药组(对照组)、埃克替尼联合同步胸部放疗组(试验组)。两组患者均服用埃克替尼125 mg,每日3次。试验组同时行胸部放疗,处方剂量:95% PTV 6 000~6 600 cGy/30~33次,5次/周。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Uc=2.253,P<0.05)。两组患者皮疹、腹泻、恶心、呕吐、乏力、贫血、骨髓抑制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放射性肺炎总发生率为36.5%,仅有2例发生3级放射性肺炎,且经治疗后好转。
    结论 埃克替尼联合同步胸部放疗比单用埃克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NSCLC近期疗效更好,且患者的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 孙东云 刘涛 刘莹 迟松 宋敬卉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323-326.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浆中二氯二苯二氯乙烯(DDE)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
    方法 检索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倡议数据库(ADNI),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207例(男111例,女96例),分为AD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血浆中DDE水平与AD患者脑脊液中生物标志物\[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磷酸化tau(p-tau)蛋白\]的相关性,并将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分为不同亚组,分析不同性别亚组中血浆中DDE水平与AD患者脑脊液标志物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血浆中DDE水平与AD患者脑脊液中生物标志物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血浆DDE与性别交互作用下,血浆中DDE水平与AD患者脑脊液Aβ水平呈显著负相关(b=-20.913,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血浆中DDE水平与男性AD患者脑脊液的Aβ水平呈显著负相关(b=-21.919,P<0.05),与女性AD患者脑脊液标志物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男性人群暴露在DDE环境下患AD的风险增加,可能与男性人群暴露于DDE环境的机会多、时间长有关。
  • 宋丹,  孙健,  李亚莉 陈立强,  陈晨,  吴雨桐,  邓楠,  李莉,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327-330,334.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上气道各段的容积,探讨正颌手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容积的影响。
    方法 选取16例成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颅面CT扫描,测量上气道各段容积变化量及上下颌骨咬合平面移动量,对上下颌骨咬合平面移动量与上气道各段容积的变化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均无呼吸窘迫症状。患者术后3个月时鼻段气道容积、腭段气道容积较术前显著增大(t=-4.389、-4.378,P<0.01),舌段气道容积、喉段气道容积及上气道总容积较术前显著减小(t=6.086~8.092,P<0.01);上颌骨咬合平面移动量与鼻段、腭段气道容积变化率呈正相关(r=0.862、0.816,P<0.05);下颌骨咬合平面移动量与舌段、喉段气道容积变化率呈正相关(r=0.869、0.914,P<0.05)。
    结论 正颌手术可以导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上气道总容积减小,下颌骨咬合平面的移动量是正颌手术后上气道总容积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该类患者正颌术的术前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以期可以预防患者医源性呼吸窘迫的发生。
  • 任辉 邵长卿 冯静 宋海平 王启堂 陈耀坤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331-334.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采用梭柱型或圆柱型区段切除对保乳切缘肿瘤残留的影响,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期寻找一种兼顾两种方法优点的手术方式。
    方法 对于行乳腺癌保乳术的入组患者分别采用梭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A组)或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B组),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标本切缘的肿瘤残留情况;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术后半年对患者进行保乳术后乳腺外观的满意度调查,进而寻找最佳的手术方式,以确保在完全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手术对正常腺体的副损伤。
    结果 A组标本侧切缘、乳头对侧切缘的肿瘤残留患者数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标本乳头近端切缘的肿瘤残留患者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11,P<0.05)。术后1年A、B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半年满意度调查显示,B组患者对于乳腺外观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02,P<0.05)。
    结论 在肿瘤安全性方面,梭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优于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但却比后者有更大的副损伤。乳腺癌保乳术乳头近端切缘有必要切至乳头下方,而乳头对侧切缘以及侧切缘只要切至肿瘤旁开1 cm即可,不需要过多切除远端腺体。
  • 孙永杰,  庞伟苹 叶发刚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335-339.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构建新西兰种大白兔的软骨缺损模型,探讨角蛋白支架联合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基因过表达载体质粒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复合物对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方法 构建大白兔的软骨缺损模型;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支架组(B组)、联合BMSC组(C组)和联合过表达质粒转染BMSC组(D组),每组5只,B组软骨缺损处填充角蛋白支架,C组软骨缺损处填充角蛋白支架联合BMSC复合物,D组软骨缺损处填充角蛋白支架联合TGF-β3基因过表达载体转染的BMSC复合物。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番红-固绿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白兔缺损软骨修复情况,并且利用改良O′Driscoll评分系统评估HE染色结果,利用改良Mankin评分系统评估番红-固绿染色结果。
    结果 HE染色和番红-固绿染色结果显示,D组软骨缺损基本愈合,愈合处多为软骨组织。A组、B组、C组和D组O′Driscoll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9.342,P<0.05),其中D组O′Driscoll评分明显低于其他组(q=2.018~2.498,P<0.05);A组、B组、C组和D组Mankin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F=8.549,P<0.05);其中D组Mankin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q=2.237~3.457,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组和D组软骨缺损处填充物均可见Ⅱ型胶原蛋白表达,D组表达量更多。
    结论 角蛋白支架联合TGF-β3基因过表达载体质粒转染的BMSC复合物可以促进缺损软骨的修复。
  • 张嘉军 周传利 马学晓 许德荣 孙冲 刘勇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340-342,346.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Delta大通道与Quadrant通道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Delta大通道技术治疗的患者25例(A组),采用Quadrant通道技术治疗的患者25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第7天、术后第30天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结果 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失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或者短于B组(t=2.498~39.736,P<0.05);A组患者术后第7天VAS评分及术后第7、30天ODI指数均显著小于B组(F=5.511~7.302,P<0.05);两组术后第7、30天VAS评分及术后第7、30天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F=151.130~183.497,P<0.05)。
    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效果较好。与Quadrant通道技术相比,Delta大通道技术可能具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 唐一琳 刘国栋 韩春华 王强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343-346.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泌尿系感染(UTI)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情况,并分析不同膀胱排空方式SCI患者UTI病原菌在构成及耐药性方面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确诊为UTI且尿培养阳性的SCI患者190例作为SCI组,以泌尿外科确诊为UTI且尿培养阳性的非SCI患者630例作为对照组。依据尿培养结果比较两组间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的差异;并比较不同膀胱排空方式SCI患者UTI病原菌在构成及耐药性方面的差异。
    结果 SCI组、对照组患者尿液中分别检出病原菌201、669株,大肠埃希菌在两组患者尿液检出的病原菌中构成比最高,分别为66.17%和47.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1.842,P<0.05)。留置导尿组、间歇导尿组及无导管排尿组SCI患者尿液中病原菌检出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SCI组大肠埃希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率以及对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859~49.742,P<0.05)。留置导尿组大肠埃希菌ESBL阳性率以及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间歇导尿组(χ2=3.898~6.604,P<0.05)。
    结论 SCI患者UTI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构成比、ESBL阳性率及对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非SCI患者高,SCI患者中留置导尿比间歇导尿更易引起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应引起临床重视,谨慎选择抗菌药物。
  • 张昊旻,  乔炳龙 李超 齐卫红 卢彩霞 孙平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347-351,355.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ER)调节剂对高糖血症大鼠胰腺组织氧化损伤等的影响。
    方法 将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高糖血症模型组(B组)、他莫昔芬(TAM)低剂量\[2.5 mg/(kg·d)\]处理组(C组)及TAM高剂量\[5 mg/(kg·d)\]处理组(D组),每组6只大鼠,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胰腺组织中ERα及铁死亡通路相关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蛋白重链1(FTH1)、长链脂酰CoA合成酶4(ACSL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生化方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的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胰腺组织中铁的含量。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大鼠胰腺组织形态,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胰岛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A~D组大鼠胰腺组织中ERα、GPX4、FTH1及ACSL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31.06~84.37,P<0.05);CAT、SOD、GSH-PX等酶活性以及GSH、H2O2、MDA、铁含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50.82~204.01,P<0.05)。B组大鼠胰腺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胰岛超微结构呈现明显的铁死亡特征;C、D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胰岛超微结构也趋于正常。
    结论 选择性ER调节剂可能通过ER抑制胰腺组织氧化应激水平,降低细胞铁死亡,进而缓解高糖血症所致大鼠胰腺的病理损伤。
  • 姜文静 颜庭庭 刘德峰 牟建钢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352-355.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经椅旁CAD/CAM系统制作玻璃陶瓷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短期临床效果。
    方法 2016年8月—2018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后牙牙体缺损患者497例,经CAD/CAM系统制作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嵌体进行修复,12个月时采用改进后的美国公共卫生服务(USPHS)标准量表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普通嵌体和高嵌体的修复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修复完成12个月时按时复诊的患者473例,共501颗嵌体,其中普通嵌体374颗,高嵌体127颗,两种嵌体的有无折裂、有无变色及边缘密合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 通过椅旁CAD/CAM系统制作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嵌体修复后牙缺损的成功率较高,短期临床效果满意,同时两种嵌体修复后牙缺损的成功率无明显差异。
  • 杨九龙 李宗遥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356-358,366.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预测青岛市卫生技术人员的变化趋势,并比较不同模型对青岛市卫生技术人员预测结果的差异,以筛选出预测青岛市卫生技术人员变化趋势的最佳模型。
    方法 收集2002—2015年青岛市卫生统计年鉴和2016—2019年青岛市统计年鉴中的卫生技术人员信息,并计算平均增长速度及环比增长速度;构建时间序列分析(ARIMA)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灰色模型,并对2002—2015年青岛市卫生技术人员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筛选最佳预测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对2016—2019年青岛市卫生技术人员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结果 2002—2015年青岛市卫生技术人员数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青岛市卫生技术人员平均为(43 388±13 106)人,平均增长速度为7.39%,2015年青岛市卫生技术人员为66 164人。利用上述数据构建的ARIMA(0,1,0)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灰色模型中的ARIMA(0,1,0)模型预测值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最接近0,为最佳的预测模型,ARIMA(0,1,0)模型预测的2016—2019年卫生技术人员数与实际拥有数的平均误差为(3.71±0.91)%。
    结论 青岛市卫生技术人员数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3种模型拟合度均较好,其中ARIMA(0,1,0)模型是预测青岛市卫生技术人员变化趋势的最佳模型。
  • 王楚 黄霞 姜永梅 谭莎莎 薛婷 徐文超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359-361.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成为目前医护工作者重要的医疗任务,面对疫情的突发及进展,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承担着重大的防控责任与压力,为了有效控制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及患者交叉感染现象的发生,本文以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对COVID-19疫情关键时期发热门诊感染防控工作,从预检分诊流程建设、有效落实消毒隔离、实施标准预防、规范穿脱防护服及医疗废物的处置、人力有效管理等多环节、全流程的实践探索进行介绍,旨为其他综合医院发热门诊的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 综述
  • 袁媛 徐翠萍 张吉甜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362-366.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噬参与调节人体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但因自噬具有多步骤特性和动态性,因此自噬通量通常难以量化。本文将针对自噬研究中常用及新开发的探针种类,阐明其设计原理、检测方法、应用范围及其局限性。并提出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条件,在自噬的不同步骤采用多种互补的荧光探针精确评估自噬通量。
  • 杨文婷 林桂涛 张伟 张云丽 杨一丁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367-369.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医疗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迅速发展,药物制备和成型工艺有了质的变化。3D打印技术以其操作简单、精准规范、重复性高、适应面广等优点,在药物制剂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中药巴布剂的制备与成型工艺与3D打印技术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必将推动中医外治法——经皮给药技术快速发展。本文旨在介绍3D打印技术在中药巴布剂制备与中医精准用药方面的应用进展。
  • 禚守荣 牛梦迪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370-372,376.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乳腺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威胁着全球女性的健康。其中,三阴性乳腺癌侵袭性强,复发、转移率高,且无法从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中获益。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取得较好的疗效。PD-L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可提高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特别是在PD-L1表达阳性的人群中,取得总生存期的获益。乳腺癌正式进入免疫治疗新时代。本文将围绕三阴性乳腺癌中PD-1/PD-L1信号通路、PD-1/PD-L1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李志鹏,  范志伟,  王文龙 卜祥斌 张凌楠 马向瑞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4): 373-376.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于其他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是一类具有不同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病理特征的特殊疾病。HPV阳性OPSCC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HPV阴性患者,因此HPV的检测对OPSCC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针对OPSCC中HPV生物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但仍然缺乏一个在该领域达成共识的规范化检测标准。本文围绕OPSCC中HPV生物分子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做一总结,旨在为实验室以及临床上选择适合的生物分子标志物进行OPSCC诊断提供借鉴。
期刊信息
精准医学杂志
Journal of Precision Medicine
(原齐鲁医学杂志)
双月刊,1986年2月创刊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
联合主办: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编辑出版:《精准医学杂志》编辑部
总编辑:董 蒨
主任:厉建强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江苏路19号
邮编:266003
电话:0532-82911108
E-mail: jzyxzz@126.com
邮发代号: 24-130
ISSN 2096-529X
CN 37-151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