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网络首发

网络首发


说明:以下列出经编委会审查通过,被本刊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尚未确定具体刊出日期, 其个别内容、版式可能与最后的发表版本稍有差异, 请以最后发表为准。本刊已经为这些文章分配了文章唯一和持久的doi,您可以使用doi直接引用本文。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臧莹1, 2 葛红芬1 王莹莹1 路金明1 刘艳飞3 陈娟4 王君1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TAC)分别与氟康唑(FLC)、伏立康唑(VRC)、两性霉素B(AMB)、卡泊芬净(CAS)联合对假丝酵母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方法 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收集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及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检验科。
    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FLC、VRC、AMB、CAS、TAC对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评估TAC分别联合4种抗真菌药物对上述5种假丝酵母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结果 单用TAC未观察到抗真菌作用,而TAC联合FLC对30.0%假丝酵母菌有协同作用,对24.0%假丝酵母菌有拮抗作用;TAC联合VRC对14.0%假丝酵母菌有协同作用,对10.0%假丝酵母菌有拮抗作用;TAC联合AMB对98.0%假丝酵母菌有协同作用,未观察到拮抗作用;TAC联合CAS对78.0%假丝酵母菌有协同作用,未观察到拮抗作用。
    结论 TAC联合AMB、CAS在体外对假丝酵母菌有协同抑制作用,TAC联合FLC或VRC在体外对假丝酵母菌的协同率低并有拮抗作用。TAC联合AMB或CAS可能成为未来临床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新方案。

  • 支凯玥1 杨志涛1 张硕1 朱贺1 王艳梅2 赵莲子3 王宁4 赵霞5 李现军6 程楠7 王一聪8 陈成成9 王楠10 聂佩1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指标的联合模型,用于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患者的SSIGN评分以及预后。
    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22年7月病理确诊为ccRCC的患者845例(训练集592例,测试集253例),依据SSIGN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中高复发风险组(≥4分)和低复发风险组(0~3分)。收集所有患者的ccRCC相关临床指标和CT影像组学特征,通过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SIGN评分的因素,并以此建立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指标的SSIGN评分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与测试集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效能,采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校准度。在测试集中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临床净获益。采用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评估模型预测的SSIGN评分与训练集、测试集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FS)间相关性,并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风险比(HR)评估模型对RFS的预测效能。
    结果 本模型训练集预测ccRCC患者SSIGN评分的AUC为0.93,测试集为0.92,校准曲线显示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对ccRCC患者SSIGN评分的校准能力均较高,DCA显示测试集中联合模型的临床净获益较高。K-M生存曲线结果显示,本模型预测的训练集与测试集的SSIGN中高复发风险组和低复发风险组患者RFS均差异显著(χ2=104.718、82.229,P<0.001);训练集中模型C-index和HR分别为0.76和40.51,测试集中C-index和HR分别为0.77和185.27。
    结论 CT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指标联合模型对ccRCC患者的SSIGN评分及其预后预测效能较高。本联合模型作为一种新型无创评估手段,在ccRCC患者的预后评估方面具有一定临床应用潜质。

  • 田昭鑫 陈钰英 刘雯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探讨丁酸钠(NaB)对于EB病毒(EBV)阳性胃癌细胞中的EBV活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将EBV阳性对胃癌AGS-EBV细胞分为A~C组,A组细胞常规培养12 h,B、C组细胞分别经NaB处理12、24 h,对AGS-EBV细胞基因及EBV基因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细胞中EBV的关键潜伏期基因及关键裂解期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筛选出A组与B组、A组与C组细胞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以P值较小的表达上调的前5个DEGs和表达下调的前5个DEGs为显著DEG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显著DEGs的相对表达量。对筛选出的所有DEGs进行GO功能分析、KEGG通路分析,以富集于显著通路(KEGG通路分析中P<0.05的通路)中蛋白为关键通路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A~C组细胞中关键通路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将A~C组细胞中的DEGs与AnimalTFDB/PlantTFDB数据库中转录因子基因进行比对,选取P值较小的前5个转录因子基因为核心转录因子基因,采用RT-qPCR方法检测A~C组细胞中核心转录因子基因相对表达量。
    结果 B组与A组及C组与A组相比,细胞中EBV关键潜伏期基因(EBNA-1、EBNA-3A、EBNA-3B+EBNA-3C、EBNA-LP、LMP-1、LMP-2A、LMP-2B和RPMS1)和裂解期基因(BZLF1+BRLF1和BHLF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t=2.67~14.36,P<0.05),并且C组上述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B组(t=2.21~6.97,P<0.05)。B组与A组比较,细胞中SCN1A、RFPL4AL1、RORB和CACNG7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t=2.81~13.93,P<0.05),MIR205HG、PLAAT4和OAS2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t=4.47~623.30,P<0.05);C组与A组比较,NLRP5、SCN1A、RFPL4AL1、RORB、CACNG7以及PLA2G2E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t=4.32~7.43,P<0.05),RS17P11、MIR205HG、PLAAT4和OAS2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t=3.44~1 510.00,P<0.05)。B组与A组、C组与A组比较,核心转录因子基因EGR1、PGR以及SOX2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t=3.22~16.60,P<0.05),CEBPD和E2F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t=4.18~28.59,P<0.05)。与A组相比,B组中p65、p-p65、AKT和p-AKT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t=2.87~5.93,P<0.05);与A组比较,C组p65、p-p65、AKT和p-AKT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ERK的表达显著上调(t=5.72~8.92,P<0.05)。
    结论 NaB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和抑制NF-κB通路促进EBV阳性胃癌细胞中EBV的活化,核心转录因子基因EGR1通过促进EBV裂解基因BZLF1和BRLF1转录参与病毒的活化。

  • 李旭 王珊 黄欢 王斌 钱冬萌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基于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IE1/pp65/pp150重组蛋白建立一种HCMV间接ELISA检测方法。
    方法 2024年6-12月自青岛市市立医院收集HCMV IgG阳性患者血清样本5份,HCMV IgG阴性患者血清样本50份,单纯疱疹病毒(HSV)-1型、HSV-2型、人类疱疹病毒4型(EBV)阳性患者血清样本各8份,门诊健康体检志愿者血清样本349份。通过优化血清稀释倍数、封闭液种类等检测条件建立HCMV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确定该方法的临界值;通过计算变异系数(CV)检验该方法的重复性;通过检测不同稀释比HCMV IgG阳性患者血清样本和HSV-1型、HSV-2型、EBV阳性患者血清样本,检验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通过使用HCMV间接ELISA检测方法和巨细胞病毒IgG ELISA试剂盒检测349份门诊健康体检志愿者血清样本,测定两种方法的符合率。
    结果 HCMV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3.0 mg/L,最佳血清稀释倍数为1∶200,最佳的封闭液为5%牛血清白蛋白,最佳封闭时间为2 h,最佳血清孵育时间为90 min,最佳二抗稀释倍数为1∶8 000,最佳二抗孵育时间为30 min,最佳显色时间为15 min;HCMV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临界值为0.360,批内和批间CV均小于10%,灵敏度为1∶3 200,检测HSV-1型、HSV-2型、EBV阳性患者血清样本吸光度值均小于临界值;HCMV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与巨细胞病毒IgG 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样本的总体符合率为94.0%。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以HCMV IE1/pp65/pp150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的HCMV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均较高。

  • 崔子远 王琳 张继生 李顺科 颜旭东 姜彦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后中耳炎与鼻窦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07例经放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放疗后发生与未发生中耳炎与鼻窦炎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放疗后患者中耳炎和鼻窦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放疗后中耳炎与鼻窦炎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207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中耳炎及鼻窦炎的严重程度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2.903~31.37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是放疗后中耳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吸烟以及肿瘤T分期是放疗后鼻窦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放疗后中耳炎与鼻窦炎的发生存在相关性(r=0.22,P<0.05)。
    结论 对于具有较高T分期以及吸烟的鼻咽癌患者应当关注其放疗后中耳炎、鼻窦炎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早期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黄欢1 刘俸君2 王珊1 李旭1 王斌1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探究基于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和破伤风毒素C片段(TTC)合成的TTC-MMP12184-225疫苗对肺癌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通过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数据库分析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邻近正常组织中MMP1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于6~8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的右侧腋窝下方2~3 cm处皮下接种Lewis肺癌(LLC)细胞构建肺癌小鼠皮下肿瘤模型,待肿瘤体积约达100 mm3时分离肺组织和肿瘤组织,通过RT-qPCR实验检测组织中MMP1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使用NetCTL-1.2、SYFPEITHI以及SVMtrip网站对MMP12中CD8+T细胞表位、CD4+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使用VaxiJen-2.0服务器分析优势肽段的免疫原性。使用DNAstar软件分析MMP12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亲水性。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合成TTC-MMP12184-225蛋白,并通过考马斯亮蓝染色实验进行鉴定。于6~8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右侧腋窝下2~3 cm处皮下接种LLC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小鼠分别肌肉注射100 μL含有20 μg TTC或者TTC-MMP12184-225蛋白的PBS,每7 d注射1次,共注射3次;在末次注射后的第3天分离肿瘤组织并测量肿瘤体积,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小鼠肿瘤组织内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通过RT-qPCR实验检测肿瘤组织中的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CCL5)、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9(CXCL9)、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颗粒酶B(GRZB)和穿孔素(PFP)mRNA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 TIMER数据库分析和RT-qPCR实验结果显示,MMP12在肺癌患者和肺癌小鼠皮下肿瘤模型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别显著高于相应邻近正常组织和肺组织(P<0.001、0.05)。表位预测结果显示,MMP12184-225包含12个CD8+T细胞表位、9个CD4+T细胞表位以及3个B细胞表位。VaxiJen-2.0服务器分析结果显示,MMP12184-225免疫原性评分为0.61。DNAstar软件的分析结果显示,MMP12184-225是以β-转角为主的亲水肽段。考马斯亮蓝染色结果显示,TTC-MMP12184-225蛋白在相对分子质量60 000下方出现明显的条带。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减小,肿瘤组织内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肿瘤组织内CCL5、CXCL9、IL-2、IFN-γ、GRZB和PFP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t=2.57~4.60,P<0.05)。
    结论 TTC-MMP12184-225疫苗能够促进肺癌小鼠肿瘤组织中CD4+和CD8+T细胞的募集以及抗肿瘤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对肺癌的抗肿瘤效果。

  • 蔺志浩 刘国明 扈延龄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谵妄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于2019年9月—2022年3月至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创伤外科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术前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状态,术后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对患者进行谵妄情况的评估,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冠心病、BMI、ASA评分、VAS评分和术前焦虑与老年术后谵妄(POD)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94,95%CI=1.067~1.330,P<0.05)、ASA评分(OR=3.618,95%CI=1.075~12.177,P<0.05)及术前焦虑(OR=5.517,95%CI=1.098~27.710,P<0.05)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ASA评分和术前焦虑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对这些危险因素的评估和干预,尤其是术前焦虑的筛查和管理,以降低POD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姜宛言1 荆雪1 周现峰2 田字彬1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探讨光热剂Cy7-TCF对人胰腺癌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的影响。
    方法 将人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2细胞分为对照组、Cy7-TCF组(仅加Cy7-TCF)、Cy7-TCF+激光组(Cy7-TCF处理后再行808 nm激光照射)。采用CCK-8法评估不同浓度Cy7-TCF在有无激光照射下的细胞活性,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对Cy7-TCF的摄取能力,利用共聚焦显微镜结合溶酶体探针分析Cy7-TCF的亚细胞定位,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在激光照射下,随着Cy7-TCF浓度升高,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呈现浓度依赖性(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Cy7-TCF可被Mia PaCa-2细胞有效摄取;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Cy7-TCF主要定位于溶酶体内;DCFH-DA探针检测结果显示,808 nm激光照射下,Cy7-TCF显著诱导了Mia PaCa-2细胞内ROS水平升高(q=19.07、16.84,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y7-TCF+激光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Cy7-TCF组(q=28.78、24.89,P<0.05)。
    结论 Cy7-TCF可被胰腺癌Mia PaCa-2细胞有效摄取并定位于溶酶体内,通过光热效应诱导细胞中ROS水平升高,降低细胞存活率并促进细胞凋亡。

  • 方晓瑞 马耀先 孙桢 申晓燕 骆许静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探讨miR-146a对雌激素受体α阳性(ERα+)乳腺癌患者他莫昔芬(TAM)治疗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48例,收集其肿瘤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并收集其年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状况、免疫组化结果、分子分型等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通过RT-qPCR实验检测48例乳腺肿瘤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ERα+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人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的miR-146a水平。利用Kaplan Meier plotter在线数据库分析miR-146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MCF-7细胞构建ERα+乳腺癌TAM耐药细胞株(TAM-R),将其分为未转染组(TAM-R组)、转染空白载体组(mimic-NC组)和转染hsa-miR-146a模拟物组(mimic组),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至第0、24、48、72和96小时时的增殖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使用在线预测工具预测miR-146a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46a与预测靶基因的相互作用。
    结果 RT-qPCR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MCF-7细胞中miR-146a的表达明显低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和MCF-10A细胞(t=4.02、50.47,P<0.05);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分析结果显示,miR-146a水平在Luminal A、HER-2+、VEGF+及ERα+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明显上调(F=10.79,t=2.23~11.08,P<0.05)。在总的ERα+乳腺癌患者和接受内分泌治疗的ERα+阳性乳腺癌患者中,miR-146a高表达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者(HR=0.58、0.66,95%CI=0.41~0.84、0.41~0.89,P<0.05)。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培养第24小时到第96小时各时间点上mimic组细胞吸光度值均显著低于TAM-R组和mimic-NC组(F=25.09~92.17,q=5.09~12.17,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mimic-NC组相比,mimic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F=38.24,q=5.60,P<0.05)。在线预测工具筛选结果显示,miR-146a的潜在靶基因为CARD10;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结果显示,CARD10-wt+hsa-miR-146a模拟物组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CARD10-mut+hsa-miR-146a模拟物组、CARD10-wt+miR-146a模拟物空白载体组和CARD10-mut+miR-146a模拟物空白载体组(F=51.93,q=4.16~5.41,P<0.05)。
    结论 miR-146a的高表达能够增强ERα+乳腺癌患者TAM治疗敏感性,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张铭泉1, 2 刘晶晶1 林昕1 付敏1 冯莹3 陈静静1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基于CT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构建联合诊断模型,评估该模型对肾上腺醛固酮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3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单侧肾上腺孤立肿物患者229例以及2016年1月—2024年3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单侧肾上腺孤立肿物患者50例,根据是否为APA,将上述两批患者分为APA组与非APA组。采用时序分割方法,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229例患者(APA组104例,非APA组125例)按手术时间顺序,以7∶3比例划分为训练集(n=160)与内部验证集(n=69),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50例患者(APA组18例,非APA组32例)设为外部验证集。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经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单侧孤立APA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此建立临床特征模型。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筛选所有患者肾上腺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并建立CT影像组学模型。联合临床独立影响因素及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单侧孤立APA的联合诊断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性能,采用临床决策分析(DCA)、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钾水平、病灶最大径及病灶最高CT值(平扫)是单侧孤立APA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上述三个指标构建临床特征模型;使用肾上腺CT平扫图像筛选出的23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联合临床独立影响因素和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联合诊断模型并以列线图表示,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临床模型、CT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诊断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761、0.867、0.949,在内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733、0.718、0.895,在外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739、0.716、0.929,其中联合诊断模型的AUC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验证集中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模型(Z=2.495~5.327,P<0.05)。DCA结果显示联合诊断模型具有最大临床净收益,校准曲线显示联合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基于临床及影像组学特征的单侧孤立APA诊断模型,该模型诊断APA的效能优良且具有较好的泛化性,有望成为可供临床参考的无创诊断单侧孤立APA的较理想模型。

  • 卞延贺1, 2 周锐1 张东峰1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上报至《山东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4 051例AIS患者,根据发作次数将患者分为初发组(发作1次)和复发组(发作>1次且发病间隔>28 d),随后按照性别(相同)、年龄(相差≤±2岁)、发病时间(同年同月)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14例AIS患者,初发组和复发组各407例。两组患者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及入院时的舒张压、血清谷草转氨酶水平、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血清葡萄糖水平、血钠水平和血氯水平均有显著差异(W=68 110~90 655,χ2=21.491~46.96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以及入院时的舒张压高和血浆凝血酶时间短均为AIS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入院时舒张压高及入院时血浆凝血酶时间短是AIS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AIS治疗后应重视存在上述因素人群的健康管理,以预防疾病复发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张懿婧1, 2 周昕洁1, 2 王磊2 范凯勇3 李铁山2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23年7月—2024年10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的313例KOA患者,根据PainDETECT问卷的评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NP组和非NP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性别、膝关节疼痛症状持续时间、克拉兰汉斯(K-L)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值、安大略省西部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和膝关节磁共振检查结果;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显著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得出NP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全部患者中,NP发生患者构成比为16.6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疼痛VAS评分、WOMAC、HADS评分,以及MRI显示的半月板损伤患者构成比、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患者构成比、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构成比均差异显著(H=16.272~49.953,χ2=12.897~23.79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疼痛VAS评分高、HADS评分高、存在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和存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为N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高龄、疼痛VAS评分高、HADS评分高、存在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存在膝关节韧带损伤均为KOA患者发生NP的危险因素。

  • 谭莉霞 华静 闫春晓 王航宇 董勇 魏书堂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探讨香叶木素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将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F组,每组各10只。除A组外均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共10周。从第11周开始,D、E、F组分别灌胃50.0、25.0、12.5 mg/kg香叶木素,C组灌胃25.0 mg/kg水飞蓟宾,A组和B组均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6周。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形态学,通过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通过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通过RT-qPCR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NOX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相对表达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B)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NOX2、NLRP3、IL-1β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变性坏死、假小叶形成,且伴随炎性浸润和大量纤维组织增生,C~F组肝脏组织上述病理变化均较B组明显缓解,其中D组缓解程度最高;C~F组大鼠肝组织中ROS荧光强度及NOX2、NLRP3、IL-1β的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F=93.516~142.879,t=5.270~31.333,P<0.05),且D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C组(t=2.572~8.825,P<0.05),F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C组(t=2.774~16.488,P<0.05)。
    结论 香叶木素可缓解CCl4诱导的大鼠肝脏形态学病理改变和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组织中的NOX2信号通路,降低ROS水平,进而下调NLRP3和IL-1β的表达有关。

  • 王琳 赵高翔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探究具有PDZ结合基序的转录共激活因子(TAZ)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BT549,分别将其分为A~J组和a~j组,并分别转入质粒pcDNA3.1、TAZ、PLKO.1、shTAZ、TAZ+PLKO.1、TAZ+shGLUT3、WT pGLUT3+pcDNA3.1、WT pGLUT3+TAZ、pGLUT3 mutation+pcDNA3.1和pGLUT3 mutation+TAZ。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A~F组和a~f组细胞克隆形成率和迁移率,通过RT-qPCR实验检测A~D组和a~d组细胞TAZ下游GLUT3 mRNA相对表达水平,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B)实验检测A~F组和a~f组GLUT3蛋白表达情况。通过JASPER数据库预测TAZ-转录增强缔合域(TEAD)与GLUT3的结合位点,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G~J组和g~j组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
    结果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B组与A组相比、b组与a组相比,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升高(t=23.04、25.97,P<0.05);D组与C组相比、d组与c组相比、F组与E组相比、f组与e组相比,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t=9.76~42.68,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B组与A组相比、b组与a组相比,细胞迁移率显著升高(t=30.85、29.44,P<0.05);D组与C组相比、d组与c组相比、F组与E组相比、f组与e组相比,细胞迁移率显著降低(t=12.40~33.08,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H组与G组相比、h组与g组相比,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升高(F=138.73、222.10,tLSD=11.09、25.81,P<0.05)。RT-qPCR实验结果显示,B组与A组相比、b组与a组相比,细胞中GLUT3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15.80、14.53,P<0.05);D组与C组相比、d组与c组相比细胞中GLUT3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4.33、4.11,P<0.05)。WB实验结果显示,B组与A组相比、b组与a组相比,细胞中GLUT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2.22、6.50,P<0.05);D组与C组相比、d组与c组相比、F组与E组相比、f组与e组相比,细胞中GLUT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2.67~8.00,P<0.05)。
    结论 TAZ可能通过TEAD结合到GLUT3的启动子区域,上调GLUT3表达,从而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 赵真 张岩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对无菌α和Toll白介素受体基序蛋白1(SARM1)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的GSE51575数据集中获取12例EBV阴性胃癌患者和12例EBV阳性胃癌患者肿瘤组织mRNA相对表达水平相关数据,使用在线工具GEO2R分析SARM1基因表达水平。将AGS细胞和AGS-EBV细胞分别分为AGS组、AGS+12-O-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组和AGS-EBV组、AGS-EBV+TPA组。AGS+TPA组、AGS-EBV+TPA组细胞使用TPA(20 μg/L)处理24 h,AGS组、AGS-EBV组细胞使用等体积DMSO处理24 h。收集AGS+TPA组、AGS-EBV+TPA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并将AGS细胞分为AGS上清组、AGS-EBV上清组,AGS上清组加入AGS+TPA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培养5 d,AGS-EBV上清组加入AGS-EBV+TPA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培养5 d。将AGS细胞分为si-NC组、si-SARM1-1组和si-SARM1-2组,AGS-EBV细胞分为AGS-EBV-NC组和AGS-EBV-SARM1组,YCCEL1细胞分为YCCEL1-NC组、YCCEL1-SARM1组。si-NC组、si-SARM1-1组和si-SARM1-2组分别转染si-NC、si-SARM1-1、si-SARM1-2,AGS-EBV-NC组和YCCEL1-NC组转染对照质粒,AGS-EBV-SARM1组和YCCEL1-SARM1组转染SARM1重组表达质粒。通过蛋白组学测序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WB)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SARM1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度值。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相对迁移率。
    结果 与EBV阴性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EBV阴性胃癌细胞系(HGC27、MGC803、AGS)相比,EBV阳性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EBV阳性胃癌细胞系(YCCEL1、GT38、GT39、SNU719、AGS-EBV)中SARM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低(F=101.70,t=2.77~69.28,P<0.05)。分别与AGS-EBV组和AGS上清组相比,AGS-EBV+TPA组细胞和AGS-EBV上清组细胞SARM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6.99、93.13,P<0.05)。分别与si-NC组、AGS-EBV-NC组、YCCEL1-NC组相比,si-SARM1-1组和si-SARM1-2组、AGS-EBV-SARM1组、YCCEL1-SARM1组细胞吸光度值、细胞相对迁移率和SARM1、ZEB1、β-catenin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F=22.70~2 191.00,q=3.85~22.39,t=5.34~26.49,P<0.05)。
    结论 EBV阳性胃癌细胞中SARM1的表达显著降低,EBV可能通过抑制SARM1的表达进而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刘自立 方兴 韩威振 臧谋圣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比较集成3D解剖技术与阶梯原则修复技术在手指部分缺损患者修复重建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22年6月于我院进行手指复合组织块/瓣修复术的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阶梯原则修复技术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集成3D解剖技术进行手术,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密歇根大学手概况问卷(MHQ)手功能评分、手功能优良比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MHQ手功能评分、手功能优良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5.345,χ2=11.470、5.223,P<0.05)。
    结论 集成3D解剖技术能显著改善手指部分缺损修复重建患者的手指功能,适宜作为显微外科的精准化治疗技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李焕焕1 乔振2 王吉1 曹秀1 杜希恂1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探讨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变构激动剂(ago-PAM)(-)-(S)-B-973B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CCK-8实验检测0、100、200、300、500、1 000、2 000 μmol/L浓度MPP+(A1~G1组)对SH-SY5Y细胞的细胞活力的影响,以及0、0.1、1、3、10、30、100 μmol/L浓度(-)-(S)-B-973B(A2~G2组)对SH-SY5Y细胞的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CCK-8实验检测0、0.1、1、3 μmol/L浓度(-)-(S)-B-973B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的细胞活力的影响(B3~E3组)。将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A组)、MPP+组(B组)、(-)-(S)-B-973B组(C组)、(-)-(S)-B-973B+MPP+组(D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D组的细胞膜电位差,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表达水平和Bcl-2/Bax蛋白比值。
    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A1组相比,C1~G1组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F=11.11,t=3.60~6.91,P<0.05);与A2组相比,E2~G2组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F=131.90,t=3.26~20.35,P<0.05),10 μmol/L以上的(-)-(S)-B-973B对SH-SY5Y细胞具有显著毒性,与B3组相比,D3组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F=20.49,t=2.41,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线粒体跨膜电位差显著降低(F=4.51,t=2.98,P<0.05),与B组相比,D组跨膜电位差明显升高(t=3.36,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SOD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F=4.61,t=4.19,P<0.05),与B组相比,D组SOD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2.89,P<0.05),但B~D组间Bcl-2/Bax蛋白比值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S)-B-973B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强线粒体功能及对抗氧化应激有关。

  • 韩新坤1, 2 李海峰2 唐新宇1, 2 张逸欣1, 2 付海涛2 戚超2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对比三种临床常用的测量肩关节盂Bankart损伤骨缺损方法的准确性,并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23年12月—2024年4月就诊于我院运动医学科,因肩关节Bankart损伤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6例。收集患者入院后肩关节健患双侧三维CT图像,分别使用最佳拟合圆法、健患两侧重叠法及术中直接测量法对患侧肩关节盂骨缺损比例进行测量,比较三种方法测算缺损比例的准确性,并使用肩关节Constant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最佳拟合圆法、健患两侧重叠法及术中直接测量法测量的患者肩关节盂骨缺损比例分别为(13.98±2.66)%、(20.80±0.33)%、(20.89±2.57)%,三种方法测量的肩关节盂骨缺损比例差异显著(F=54.65,P<0.01),其中最佳拟合圆法计算的肩关节盂骨缺损比例显著低于其他两种方法(P<0.01),而其他两种方法的测量值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VAS及UCLA肩关节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t=-28.56~-13.62,P<0.05)。
    结论 健患两侧重叠法测量肩关节盂骨缺损比例的方法可在无创条件下真实反映患者肩关节盂Bankart损伤骨缺损情况,且可规避术中测量的滞后性,推荐在临床使用。

  • 刘好钟1 高靖濠1 綦晓梅2 马温儒1 徐浩1 王培1 王鹏1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老年患者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4年10月—2025年1月于我院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9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普通全麻组(C组)和普通全麻联合TPVB组(T组),其中C组患者单纯使用瑞芬太尼全身麻醉,T组患者术前30 min行超声引导下T10椎旁神经阻滞后其余操作同C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瑞芬太尼消耗量、丙泊酚消耗量,术后麻醉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前及术后第6、24、48小时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术后第6、12、24、48小时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第24小时的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首次按压静脉自控镇痛(PCIA)时间、需要PCIA患者比例、补救镇痛患者比例,以及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比例。
    结果 与C组比较,T组患者术中发生高血压、心动过速比例及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均显著降低(χ2=12.17、14.95,t=5.80,P<0.05),术中心动过缓发生比例及术后第24小时的QoR-15评分显著升高(χ2=6.43,t=-11.60,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6小时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且术后MMSE评分均随时间变化逐渐上升(P<0.01);T组患者术后第6、24小时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C组(P<0.01)。与C组比较,T组患者术后48 h内的舒芬太尼用量、需要PCIA患者比例、补救镇痛患者比例、术后谵妄患者比例以及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显著降低(t=6.32~7.02,χ2=4.44~55.94,P<0.05),术后48 h内首次按压PCIA时间更晚(χ2=55.94,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2小时的疼痛VAS分值均显著高于术后第6小时,术后12 h后疼痛VAS分值随时间逐渐下降(P<0.05);T组患者术后第6、12、24小时的疼痛VAS分值均显著低于C组患者(P<0.01)。
    结论 与单纯应用瑞芬太尼全身麻醉相比,联合TPVB可增强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提升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刘新宇1 刘胤伯2 刘顺利3 赵涵1 宋瑶琳1 邢晓明1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探讨胃腺癌亚洲癌症研究组织(ACRG)分型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并构建胃腺癌p53蛋白表达预测模型。
    方法 选择2015—2023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胃腺癌并接受手术的患者137例,收集患者的术后胃腺癌组织病理标本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评估患者的ACRG分型,根据ACRG分型将患者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肿瘤的位置、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化疗前的Borrmann分型、临床分期、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复发/转移情况等信息。收集所有患者的术前胃镜活检HE染色切片,将切片进行数字化扫描后随机分为训练集(109例)和验证集(28例)。采用以ResNet-18为骨干网络的SimCLR方法对训练集图像进行自监督学习及特征提取,随后将图像输入基于特征聚合的分类网络进行胃腺癌p53蛋白表达预测模型的建立,并在验证集中检验模型性能。绘制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结果 胃腺癌患者的ACRG分型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χ2=13.049,P<0.05)。胃腺癌p53蛋白表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20、0.719、0.896、0.724、0.875、0.763,在验证集中上述指标分别为0.890、0.643、0.938、0.250、0.625、0.750。
    结论 胃腺癌患者的ACRG分型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胃腺癌p53蛋白表达预测模型有利于辅助术前对患者进行ACRG分型,从而更准确地指导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 冯娜 张庆 方昊天 李青山 徐繁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SP25)是去泛素化酶(DUBs)七大家族中的成员之一,能够对底物蛋白发挥去泛素化作用,激活不同信号通路,从而调控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研究表明,USP25能够促进恶性肿瘤的进展,且与患者预后相关,USP25抑制剂有望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案。本文就USP25在不同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恶性肿瘤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 王鹏 王璐璐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经皮穿刺后凸成形术(PKP)的穿刺路径包括经椎弓根单侧入路、双侧入路、椎弓根外入路三大类。本文概括了14种临床上常见的PVP/PKP穿刺入路方式或穿刺技术,包括其使用条件、最佳适用指征和技术风险等。近年来椎弓根外入路穿刺技术应用逐渐广泛。采用椎弓根外入路穿刺技术的PVP/PKP手术在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医患放射暴露剂量、耗材费用方面均低于传统经椎弓根双侧入路手术,并能摆脱传统经椎弓根单侧入路穿刺时椎弓根外壁对穿刺外展角的限制,使穿刺针外展角度增大,更有利于穿刺针尖端到达中线附近,实现骨水泥沿中线附近对称弥散。在胸椎及腰椎上段,由于存在脊髓损伤风险,穿刺可优先考虑椎弓根外入路。而腰椎下段由于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穿刺存在损伤腰动脉风险,推荐使用经椎弓根单侧入路。术前穿刺路径规划需根据操作者技术优势,并结合患者伤椎形态差异与关键参数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孙健1 张勇1 崔雁1 高强1 崔静2 鹿洪亭3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探究脊髓损伤对大鼠尿流动力学及血液、尿液中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24只雌性Wistar大鼠膀胱造瘘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两组大鼠饲养条件相同,实验组大鼠通过脊髓横断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大鼠不进行脊髓横断建模;于建模后第2、6周对大鼠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建模后第2、4、6周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及尿液中ET-1水平,对两组大鼠上述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大鼠建模后第2周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F组间=414.809、6.481,P<0.05),逼尿肌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F组间=989.697,P<0.001);建模后第6周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显著低于对照组(F组间=37.177、247.380,P<0.001),逼尿肌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F组间=161.798,P<0.001)。实验组大鼠建模后第2周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显著高于建模前,建模后第6周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显著低于建模前及建模后第2周(F组内=579.401、7.850,P<0.05);实验组大鼠建模后第2周逼尿肌压力显著低于建模前,建模后第6周逼尿肌压力显著高于建模前及建模后第2周(F组内=831.148,P<0.001)。实验组大鼠建模后第2、4、6周尿ET-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组内=493.067~1 622.096,P<0.001),且实验组大鼠建模后尿液中ET-1水平逐渐降低(F组内=233.323,P<0.001),对照组大鼠建模后尿液中ET-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大鼠脊髓休克期膀胱容量及顺应性升高,逼尿肌压力减少;休克期后膀胱容量及顺应性下降,逼尿肌压力增加。上述变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尿中ET-1水平下降有关。

  • 陈彦明1 胡禾颖1 崔瑞萍1 胡浩2 谭辰辰2 谭兰2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探究神经炎症、血管风险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和生活方式(CABLE)研究队列中的1 079例非AD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弗雷明汉一般心血管风险评分(FGCRS)原则对研究对象的血管风险进行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FGCRS和脑脊髓液中AD生物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42(Aβ42)、β-淀粉样蛋白40(Aβ40)、磷酸化tau蛋白(P-tau)、总tau蛋白(T-tau)、Aβ42/Aβ40、T-tau/Aβ42、P-tau/Aβ42\]、脑脊髓液神经炎症因子\[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sTREM2)、颗粒蛋白前体(PGRN)\]以及外周血炎症细胞\[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单核细胞计数(MONO)、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的相关性,以sTREM2、PGRN为中介构建中介模型,探究神经炎症因子在血管风险与AD生物标志物关系之间的介导作用。
    结果 FGCRS和脑脊髓液中Aβ42、Aβ40、P-tau、T-tau水平呈正相关(β=0.066~0.242,t=2.020~7.928,P<0.05),同时和脑脊髓液中sTREM2、PGRN及外周血WBC、NEU、NLR、MONO也呈正相关(β=0.120~0.228,t=3.285~5.705,P<0.05)。sTREM2和PGRN介导了FGCRS与脑脊髓液中AD生物标志物Aβ40、P-tau、T-tau和Aβ42之间的关联。sTREM2的介导比例为26.75%~81.82%;PGRN的介导比例为9.66%~31.03%。
    结论 血管风险升高后,可能通过升高脑脊髓液中神经炎症因子水平来影响脑脊髓液中AD生物标志物的水平,进一步促进AD的发生发展。

  • 庄园1 崔景景2 杨光杰1 李奔1 王宁3 孙虎魁4 王振光1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CT扫描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诊断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NEN)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22年9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291例胰腺肿瘤患者(PDAC患者218例,pNEN患者73例)作为训练集,选择同期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124例胰腺肿瘤患者(PDAC患者93例,pNEN患者31例)作为测试集。收集所有患者的上腹部增强CT扫描图像,勾画动脉期及静脉期肿瘤感兴趣区域(ROI),提取并筛选图像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1范数正则化、L2范数正则化、绝对值最大归一化、最大最小归一化、Quantile变换、Yeo-Johnson变换6种预处理方法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预处理,随后分别基于6种预处理方法构建随机森林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验证6种预处理随机森林模型对PDAC与pNEN的鉴别效能,采用布里尔分数(BS)比较不同模型拟合度,并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净获益。
    结果 6种预处理随机森林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981~0.998和0.685~0.840,准确度分别为92.8%~98.2%和51.8%~86.7%。其中Quantile变换随机森林模型表现最优,其测试集AUC为0.840,灵敏度为90.2%,特异度为77.0%,准确度为86.7%,显著优于其他模型,且模型拟合度最佳(BS=0.119)。DCA结果显示Quantile变换随机森林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净获益。
    结论 基于增强CT扫描图像特征的影像组学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鉴别PDAC与pNEN,其中Quantile变换随机森林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最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的潜质。

  • 徐文凯1 朱靖2 黄朝阳1 梁广智1, 2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牙内吸收作为一种少见的牙髓病变,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仅在医学影像学检查时偶然被发现,其诊断和治疗对口腔医生而言一直是一项难题。该疾病一旦发生误诊或漏诊,可能导致患牙根管治疗失败,甚至牙根折断、牙齿早失。本文就牙内吸收的病因、诊断与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综述,详细总结其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口腔医生牙内吸收诊疗提供相关理论支持和治疗依据,以进一步提升该病的诊疗成功率。
  • 李宗笑1 马新2 马温儒1 牛泽军1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6-13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过程中单次给予或持续亚麻醉剂量给予艾司氯胺酮对患者术后抑郁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3年8月—2024年8月间于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256例,根据术中艾司氯胺酮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单次剂量组(S-S组)和持续剂量组(C-S组)。收集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1 d及术后第3、7、30天时患者的汉密尔顿17项(HAMD-17)抑郁量表得分及产生抑郁情绪患者构成比,以及术后第3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得分、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得分和术后1周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三组患者中,C-S组患者术后第3天时VAS得分显著低于C组(F=4.617,P<0.05)。三组患者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间HAMD-17抑郁量表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F组内=4.497~18.254,P<0.05),其中C组患者术后第3天时HAMD-17抑郁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术前1 d(P<0.01),C-S组患者术后第7天时HAMD-17抑郁量表得分低于术前1 d(P<0.05),且三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HAMD-17抑郁量表得分均低于术前1 d(P<0.05)。三组患者术后第3、7天的HAMD-17抑郁量表得分均差异显著(F组间=7.218、7.809,P<0.05),其中C-S、S-S组患者术后第3天时HAMD-17抑郁量表得分显著低于C组(P<0.05),C-S组患者术后第7天时HAMD-17抑郁量表得分显著低于C组(P<0.05)。C组术后第3天时发生抑郁情绪患者构成比高于术前1 d(Wald χ2=33.704,P<0.01),但其他两组手术前后发生抑郁情绪患者构成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术中持续应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能够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短期内的抑郁症状,同时缓解术后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促进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的恢复。

  • 朱振华1, 2 赵霞3 李秉营3 李海文1, 2 孙虎魁4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4-2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结直肠癌寡转移患者根治性治疗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经病理证实且经根治性治疗后的结直肠癌寡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进展将所有患者分为进展组(49例)和未进展组(33例),收集患者术前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以及患者的临床分期、原发灶位置、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情况、脉管癌栓情况、术前CEA值等临床特征数据。分别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Schoenfeld残差法对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进行比例风险假定判断;根据变量类型及是否满足比例风险假定,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Cox依时协变量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将上述分析中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的因素纳入含依时协变量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将独立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分析独立影响因素的预测效能。
    结果 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χ2=11.538,P<0.05)、术前MTV值(HR=1.023,95%CI=1.012~1.034,P<0.05)及TLG值(HR=1.002,95%CI=1.001~1.003,P<0.05)在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Cox依时协变量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HR=2.636,95%CI=1.476~4.780,P<0.05)、术前MTV值(HR=1.024,95%CI=1.013~1.035,P<0.05)是结直肠癌寡转移患者根治性治疗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MTV值预测结直肠癌寡转移患者根治性治疗后预后最佳阈值为13.94 cm3,AUC为0.738(95%CI=0.627~0.848,P<0.0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8%和63.3%。术前MTV值和临床分期联合预测时,AUC为0.801,灵敏度为81.6%。
    结论 临床分期越晚、术前MTV值越高的结直肠癌寡转移患者根治性治疗后的预后越差。

  • 王静淼1 张警丽1 夏楠2 修文丽1 王菲菲2 王凤娇2 杨霞2 边晨源2 陈雪2陈永健2, 3 王林2, 3 李和意2, 3 梁永增2, 3 魏宾2 郝希伟1 朱呈瞻2 董蒨1, 2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4-21
    目的 搭建外科疾病相关器官三维重建医疗云服务平台并对其应用进行评价。
    方法 以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Hisense CAS)制作的三维重建数字器官为基础,搭建具有网站式操作功能界面的三维重建医疗云服务平台,并分析2016年3月—2023年5月云服务平台在我国各省医院及各类外科疾病中的应用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对云服务平台指导手术的效果进行满意度调查。
    结果 云服务平台2016年3月—2023年5月向临床提供了43 470例三维重建数字器官,应用范围涉及25个省份的237家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数量和三维重建数字器官例数均以山东省最多;云服务平台内以肺、肝胆模块三维重建数字器官例数最多,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单中心三维重建数字器官5 543例,涉及疾病以肝胆胰和肺支气管病变最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云服务平台操作展示效果及手术规划两方面满意医生构成比分别为88.5%和92.0%。
    结论 三维重建医疗云服务平台能够较好地集成和管理各地区、病种的三维重建数字器官,为临床提供便捷的手术规划及设计服务,平台医师用户普遍认可本平台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心悦1 丁雪丽2 于亚男2 刘爱玲2 田字彬2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4-21
    目的 构建基于炎症、营养复合指标的早期结直肠癌诊断模型,并评估该模型的预测价值。
    方法 将2019年1月—2021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结肠镜检查并治疗的患者作为训练集,根据病变不同分为早期结直肠癌组(106例)和癌前病变组(244例);将2021年5—10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结肠镜检查并治疗的患者作为验证集,分为早期结直肠癌组(22例)和癌前病变组(30例)。收集并比较训练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比值(FPR)、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及预后营养指数(PNI),分析影响早期结直肠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度,并将模型应用于验证集进行验证。
    结果 训练集中早期结直肠癌组患者NLR、PLR、MLR、FPR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Z=-5.269~-2.91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1.71、PLR>169.47、FPR>11.25均为影响早期结直肠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诊断模型诊断训练集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7,Hosmer-Lemeshow检验提示模型拟合度良好(P>0.05);诊断模型诊断验证集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AUC为0.727,Hosmer-Lemeshow检验提示模型拟合度良好(P>0.05)。
    结论 NLR>1.71、PLR>169.47、FPR>11.25是影响早期结直肠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NLR、PLR、FPR构建的早期结直肠癌诊断模型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 郑志坤1, 2 徐翮飞2 丁伟3 张娟2 杜建森2 侯琳1 张瑾2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4-21
    目的 建立一种针对诺如病毒(NoV)GⅡ.4型的荧光逆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T-RPA)检测方法。
    方法 从NCBI获取NoV GⅡ.4型基因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后选择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以NoV GⅡ.4型标准品作为检测对象,通过优化荧光RT-RPA反应体系的反应温度、引物浓度以及探针浓度等参数,建立针对NoV GⅡ.4型的荧光RT-RPA检测方法。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NoV GⅡ.4型标准品和NoV GⅠ型、NoV GⅡ其他亚型(2型、3型、7型、8型和17型)、轮状病毒、腺病毒、副肠孤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核酸,对该方法进行灵敏度检验、特异度检验以及临床样本验证。
    结果 荧光RT-RPA方法检测NoV GⅡ.4型的最佳反应温度为41 ℃,最佳引物浓度为630 nmol/L,最佳探针浓度为240 nmol/L。NoV GⅡ.4型检出限为1×101拷贝/μL,其他核酸均未产生仪器可检测到的荧光信号。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针对NoV GⅡ.4型的荧光RT-RPA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度好、反应速度快等特点,有望为口岸现场针对NoV GⅡ.4型的快速检测提供新方法。

  • 李奕璇1 黄雅静1 魏凡翔2 李文轩1 徐丽丽1 王颜刚1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4-21
    目的 评估金胡固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内分泌科2018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157例DKD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暴露组(金胡固肾方+基础DKD治疗)和非暴露组(黄葵胶囊+基础DKD治疗),进一步依据蛋白尿程度将每组患者分为微量及大量蛋白尿者。收集并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肌酐水平。对2021年6月—2024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6例DKD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金胡固肾方+基础DKD治疗)和基础对照组(黄葵胶囊+基础DKD治疗),进一步依据蛋白尿程度将每组患者分为微量及大量蛋白尿者。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UACR、血肌酐水平及血尿酸水平。
    结果 在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对于微量蛋白尿患者,暴露组治疗后血肌酐水平显著低于非暴露组(t=2.800,P<0.05),血肌酐下降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非暴露组(χ2=8.771,P<0.05)。对于大量蛋白尿患者,暴露组治疗后UACR显著低于非暴露组(t=2.313,P<0.05),且UACR下降率显著高于非暴露组(t=-4.804,P<0.05)。在随机对照试验中,对于微量蛋白尿患者,中药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水平及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差值、血尿酸水平差值显著低于基础治疗组(t=2.461~6.364,P<0.05),血肌酐水平和血尿酸水平下降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基础治疗组(χ2=5.034、4.912,P<0.05)。对于大量蛋白尿患者,中药治疗组治疗后UACR、血尿酸水平及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差值均显著低于基础治疗组(t=2.150~3.223,P<0.05),UACR下降率、血尿酸下降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基础治疗组(t=-6.597,χ2=9.641,P<0.05)。
    结论 金胡固肾方能稳定DKD患者血尿酸水平,并有效降低大量蛋白尿DKD患者的UACR,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陈庆1, 2 孙磊2 毕斌3 王宇翔4 徐锐5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4-21
    目的 比较四种不同放疗技术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全脑全脊髓照射(CSI)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 收集2005年5月—2023年5月在淄博万杰肿瘤医院接受全脑全脊髓质子被动散射放疗(PSPT)的33例CNS患儿的放疗前CT肿瘤定位图像,并且勾画出放疗靶区和危及器官(OAR)。将上述CT图像分别在Eclipse proton、Eclipse photon治疗计划系统中进行PSPT、质子调强放疗(IMPT)、光子静态调强放疗(IMRT)、光子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设计及评估,并分别设为PSPT组、IMPT组、IMRT组及VMAT组。比较四组计划中放疗计划靶区(PTV)的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梯度指数(GI),及PTV、OAR、正常组织(NT)的95%靶体积照射剂量(D95)、5%靶体积照射剂量(D5)、平均照射剂量(Dmean)和照射剂量体积百分比(V5、V10、V20)等指标。
    结果 IMRT、VMAT组PTV的D95、Dmean、CI、GI均显著高于IMPT、PSPT组(F=8.452~22.671,t=-20.352~9.779,P<0.05),PTV D5、HI均显著低于IMPT、PSPT组(F=9.782~15.234,t=3.462~9.512,P<0.05)。IMPT、PSPT组OAR及NT的Dmean、V5、V10以及V20均显著低于IMRT、VMAT组(F=15.189~899.507,H=100.583、483.825,t=-110.622~27.767,P<0.05),且PSPT组OAR中眼球Dmean、晶体Dmean、甲状腺Dmean均显著低于IMPT组(F=201.163,H=100.583、483.825,t=-21.536~27.767,P<0.05)。
    结论 在儿童CNS肿瘤的CSI中,光子调强放疗计划(IMRT、VMAT)较质子放疗计划(IMPT、PSPT)具有更好的PTV适形度和均匀度;但与光子调强放疗计划(IMRT、VMAT)相比,质子放疗计划(IMPT、PSPT)能够更好地保护患儿PTV以外的NT和OAR。

  • 曹晓东1 项承2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4-21
    目的 探讨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9(ADAMTS9)对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HCA)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 从TCGA数据库获取THCA组织中ADAMTS9表达水平及患者临床资料,HPA数据库获取THCA组织中ADAMTS9蛋白表达数据,比较ADAMTS9及其蛋白染色程度、染色强度在正常组织及THCA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功能富集分析预测ADAMTS9在THCA中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ADAMTS9表达水平对THCA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分析ADAMTS9以及重要预后因子参与THCA的潜在信号通路。
    结果 ADAMTS9在THCA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t=12.35,P<0.05),且其蛋白染色程度及强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t=18.68、12.35,P<0.05);功能富集分析显示ADAMTS9主要参与RNA剪接及基因表达调控。ADAMTS9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显著长于低表达组(HR=0.22,95%CI=0.06~0.76,P<0.05)。通路分析结果显示ADAMTS9表达水平与钙信号通路评分呈正相关(NES=1.852,P<0.05),与鞘糖脂生物合成通路及柠檬酸盐循环通路评分呈负相关(NES=-1.581、-1.863,P<0.05)。年龄为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独立预后因子(HR=1.11,95%CI=1.05~1.67,P<0.05),在高龄组THCA患者中柠檬酸盐循环及脂肪酸代谢等能量代谢相关通路显著富集。
    结论 ADAMTS9及其蛋白在THCA组织中均高表达,其高表达有利于患者预后,可能与抑制能量代谢通路相关。此外,ADAMTS9的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年龄因素对预后的不利影响。

  • 崔瑞萍1 高佩阳2 陈彦明1 王煜东3 谭梦姗4 谭兰4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4-21
    目的 分析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患者轻微抑郁症状(MDS)和轻微焦虑症状(MAS)特征,以便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中国人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记和生活方式研究(CABLE)队列中的1 982例研究对象,参考SCD国际工作组制定的标准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非SCD组和SCD组,参考李克特量表评估研究对象的SCD严重程度,并将SCD组进一步分为SCD-nonplus亚组和SCD-plus亚组。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评分,并评估其MDS和MAS状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分析SCD状况与HAMD、HAMA评分和MDS、MAS状况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非SCD组、SCD-nonplus亚组和SCD-plus亚组研究对象的HAMD和HAMA评分差异。采用中介模型分析HAMD评分、HAMA评分在SCD严重程度与中国修订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CM-MMSE)评分中的中介作用。
    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CD状况与HAMD和HAMA评分呈正相关(β=0.045、0.057,t=4.528、5.832,P<0.05);逻辑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CD状况与MDS和MAS状况呈正相关(β=0.579、0.741,Z=4.242、5.329,P<0.05)。SCD-plus亚组的HAMD评分和HAMA评分显著高于非SCD组和SCD-nonplus亚组(t=-7.058~-2.321,P<0.05)。中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AMD评分部分中介了SCD严重程度与CM-MMSE评分的关系。
    结论 SCD患者,特别是SCD-plus患者,MDS和MAS较重,提示两者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中具有潜在价值。

  • 杨凤姣1, 2 田晴1 李春妹1 宋光泰1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4-21
  • 李婧媛 李海英 郭晓 曲凤霞 辛越 周亚群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4-21
    目的 探讨门诊或居家心脏康复训练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肺功能及心理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PCI术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居家组(56例)和门诊组(54例)。根据CPET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处方,门诊组患者在医院门诊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居家组患者进行居家心脏康复训练,记录两组患者在训练前和训练3个月时心肺运动测试结果、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评分和9项患者健康抑郁量表(PHQ-9)评分,并对两组患者训练前后各项指标差值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后的无氧阈功率(ATPower)、无氧阈代谢当量(ATMets)、无氧阈每公斤摄氧量(ATVO2)、峰值功率(PEAKPower)、峰值每公斤摄氧量(PEAKVO2max)、峰值代谢当量(PEAKMets)较训练前均明显增加(t=2.22~6.43,P<0.05);两组患者安静心率、安静收缩压、安静舒张压较训练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ATMets、ATVO2、PEAKMets、PEAKPower、PEAKVO2max的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2.23~4.10,P<0.05)。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后GAD-7评分与PHQ-9评分均较康复前显著降低(t=5.82~8.59,P<0.05),但两组训练前后的GAD-7评分、PHQ-9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门诊和居家心脏康复训练均能够提高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肺功能,[JP3]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但门诊心脏康复训练的效果优于居家训练。

  • 梅景昌1 苏晓楠2 姚榆1 官丰菊1 张桂铭1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4-02
    目的 探讨恩扎卢胺治疗阿比特龙耐药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短期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4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阿比特龙耐药的31例mCRP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阿比特龙耐药后再经恩扎卢胺继续治疗者。收集患者恩扎卢胺治疗前阿比特龙反应、阿比特龙抵抗情况,以及恩扎卢胺治疗后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基线水平、PSA反应、PSA进展时间、影像学进展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患者恩扎卢胺治疗后发生PSA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随访期间31例患者中,PSA有反应者12例(38.7%),PSA稳定者4例(12.9%),PSA无反应者15例(48.4%);PSA进展者22例(71.0%);影像学进展者20例(64.5%);28例(90.3%)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乏力和厌食,2例(6.5%)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7例(22.5%)患者出现肿瘤相关死亡事件。单因素Cox分析表明,与确诊时血清PSA水平≤20 μg/L者相比,血清PSA水平>20 μg/L者发生PSA进展的风险更高,多因素Cox分析显示,确诊前列腺癌时更高的血清PSA水平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恩扎卢胺在部分阿比特龙耐药的mCRPC患者中显示出一定的短期疗效,多数患者仍面临疾病进展的风险,疲乏和厌食是常见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 赵会娟1 衣明纪1 单延春1 王艳霞1 杨召川1 马良2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4-02
    目的 探讨儿童生理性膝内翻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3年11月在我院儿童保健科确诊的68例生理性膝内翻儿童,设为生理性膝内翻组;选择同期门诊就诊的108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儿童年龄、身高、体质量的Z评分,以及大运动发育月龄、双膝关节间距、血液学指标等;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上述有差异的指标,得出生理性膝内翻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两组儿童的年龄体质量Z评分、年龄身高Z评分、年龄BMI Z评分、独坐月龄、靠家具站立月龄、辅助行走月龄、独站月龄、独走月龄、双膝关节间距均差异显著(t=-29.427~19.67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 Z评分高及独走月龄小是儿童生理性膝内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年龄BMI Z评分高及独走月龄小均为儿童生理性膝内翻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并处理能够降低儿童生理性膝内翻的发生率。

  • 李伟1, 2, 3 轩欢欢1, 2 满宜刚1, 2
    精准医学杂志.
    录用日期: 2025-04-02
    目的 探讨婴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3月于我医院收治的30例新冠肺炎和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婴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新冠组和CAP组患儿的发热时间及发热、喘息、声嘶喉鸣、惊厥、睡眠障碍、咳嗽患儿构成比均有显著差异(χ2=4.956、16.012,t=2.269,P<0.05),但两组患儿的肺部影像学特征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新冠组和CAP组患儿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均有显著差异(t=2.204~3.312,P<0.05)。
    结论 新冠肺炎婴儿肺部影像学改变无特异性,但在发热基础上容易出现声嘶喉鸣、喘息、惊厥和睡眠障碍等症状,且易发生心肌受累。

期刊信息
精准医学杂志
Journal of Precision Medicine
(原齐鲁医学杂志)
双月刊,1986年2月创刊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
联合主办: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编辑出版:《精准医学杂志》编辑部
总编辑:董 蒨
主任:厉建强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江苏路19号
邮编:266003
电话:0532-82911108
E-mail: jzyxzz@126.com
邮发代号: 24-130
ISSN 2096-529X
CN 37-151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