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TRPC6)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小鼠肾小管间质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对照组(A组)和DKD组(B组)分别腹腔注射0.1 mmol/L柠檬酸盐缓冲液和10 g/L链脲佐菌素(后简称给药);DKD+生理盐水干预组(C组)和DKD+线粒体自噬激活剂干预组(D组)在B组基础上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10 mmol/L尿石素A;DKD+阴性对照慢病毒转染组(E组)和DKD+TRPC6敲降慢病毒转染组(F组)在B组基础上分别尾静脉注射阴性对照慢病毒和TRPC6敲降慢病毒。测定各组小鼠给药后第12周时的全血空腹血糖(FBG)水平、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PAS染色观察小鼠肾小管损伤情况并进行评分,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小鼠肾组织中炎性因子(IL-1β、MCP-1、TNF-α)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中TRPC6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小鼠肾组织中TRPC6、LC3B、P62、PINK1、Parkin相对表达量,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肾小管细胞中线粒体自噬体数量变化。将HK-2细胞分为高糖+TRPC6 siRNA+DMSO干预组(G组,TRPC6 siRNA转染+35.0 mmol/L葡萄糖+0.06%DMSO)和高糖+TRPC6 siRNA+线粒体自噬抑制剂干预组(H组,TRPC6 siRNA转染+35.0 mmol/L葡萄糖+12 μmol/L千层纸素A),RT-qPCR技术检测细胞中炎性因子(IL-1β、MCP-1、TNF-α)mRNA的水平。结果 给药后第12周时,B组小鼠全血FBG水平、ACR、BUN水平、肾小管损伤评分、肾组织炎性因子mRNA水平及TRPC6、P6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t=2.77~13.61,P<0.05),肾组织LC3B-Ⅱ/LC3B-Ⅰ及PINK1、Park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组(t=3.33~14.63,P<0.05),肾小管细胞中线粒体自噬体数量减少;D组小鼠ACR、BUN水平、肾小管损伤评分、肾组织炎性因子mRNA水平及P6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组(t=2.40~23.50,P<0.05),肾组织LC3B-Ⅱ/LC3B-Ⅰ及PINK1、Park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组(t=5.74~12.50,P<0.05),肾小管细胞中线粒体自噬体数量增多;F组小鼠ACR、BUN水平、肾小管损伤评分、肾组织炎性因子mRNA水平及TRPC6、P6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E组(t=2.45~7.09,P<0.05),肾组织LC3B-Ⅱ/LC3B-Ⅰ及PINK1、Park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E组(t=7.91~13.18,P<0.05),肾小管细胞中线粒体自噬体数量增多;H组细胞的炎性因子mRNA水平显著高于G组(t=5.40~7.27,P<0.05)。结论 TRPC6可通过上调自身表达,抑制肾小管细胞线粒体自噬,从而加重DKD小鼠的肾小管间质炎症。TRPC6抑制药物有希望用于DKD治疗。
目的 探讨基于细胞铁死亡相关的基因构建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患者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和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库中获取PDAC及正常胰腺组织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和PDAC患者总体生存期(OS)等临床资料,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细胞铁死亡相关基因资料。通过R软件筛选PDAC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构建PDAC患者预后风险评分模型,通过该风险评分模型将TCGA数据库中PDAC病例分为高、低风险两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比较两组患者OS。通过CCK-8实验和免疫印迹实验进一步验证该风险评分模型中细胞铁死亡关键基因与PDAC细胞铁死亡间的关系。结果 成功构建了由SLC6A14、DKK1、KRT19、AURKA、EMP1、ANXA2、LGALS3 7个细胞铁死亡相关基因构成的PDAC患者预后风险评分模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显示,低风险组患者的OS显著长于高风险组(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PDAC细胞系中AsPC-1及BxPC-3细胞AURKA敲降组第3~5天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t=4.57~12.84,P<0.05);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AsPC-1及BxPC-3细胞的AURKA敲降组细胞中AURKA、SLC7A11、GPX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t=4.22~11.79,P<0.05)。结论 AURKA基因的下调可能通过促进PDAC细胞铁死亡的发生导致PDAC的发生发展,基于细胞铁死亡相关基因的风险评分模型对PDAC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的 探讨圈套器冷切除术(CSP)治疗5~10 mm胃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2022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发现5~10 mm无蒂胃息肉并行胃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共161例(息肉313枚),依据切除术式不同分为CSP组88例(息肉162枚)和圈套器热切除术(HSP)组73例(息肉151枚)。分析两组患者胃息肉的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即时出血率、术中钛夹使用率、迟发出血率、胃迟发穿孔率、术后感染率及术后各项炎性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胃息肉的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即时出血率、迟发出血率、胃迟发穿孔率及术后感染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SP组患者术中钛夹使用率显著低于HSP组(χ2=13.482,P<0.05)。结论 CSP治疗5~10 mm胃息肉与HSP同样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RTE)对肝移植患者供肝质量及术后早期同种异体移植物功能障碍(EAD)发生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月于我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手术的受者58例,根据受者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情况,将其分为EAD组和非EAD组。收集两组受者肝移植术前相应供肝常规超声检查及RTE测量结果、肝移植术前术后受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结果、术前MELD评分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对比较有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相关因素的判断效能。结果 EAD组受者的供肝肝纤维化指数(LF Index)、术前MELD评分显著性高于非EAD组(t=4.822、2.90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供者肝脏LF Index>1.645是受者肝移植术后EAD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供肝LF Index预测受者术后EAD发生的AUC为0.840,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73.2%,截断值为1.645。结论 供肝肝移植术前LF Index高是受者肝移植术后发生EAD的危险因素,术前通过RTE测量供肝LF Index对供肝质量的评估及受者EAD发生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目的 对股骨颈内固定系统(FNS)与关节置换术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手术治疗的96例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FNS组39例和关节置换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入院及手术相关资料、术后12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 与FNS组比较,关节置换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t=9.27,t'=92.81,P<0.05),但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可负重时间显著提前(t=14.61、23.21,P<0.05)。两组患者随访12月时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至术后12个月时,FNS组和关节置换组患者中分别有5、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关节置换术能够缩短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住院时间,实现患者早期负重和功能锻炼,减少患者卧床时间,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假体进行关节置换手术,以使患者更大获益。
目的 探讨CT、MRI影像特征等对四肢伴明显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urs with prominent aneurysmal bone cysts,GABCs)和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primary aneurysmal bone cysts,PABC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四肢GABCs和21例PABCs患者的CT和MRI影像特征,并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比较两组不同指标间差异,并计算两组患者的年龄、包块横径/纵径比、软骨下骨受累、病变边缘深分叶、包块周围血管影对GABCs及PABC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包块横径/纵径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956、-2.985,P<0.05),两组患者的软骨下骨受累的比例、病变边缘深分叶的比例、包块周围血管影的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包块横径/纵径比、软骨下骨受累和病变边缘深分叶对GABCs患者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5.0%、65.0%、68.0%和80.0%,特异度分别为81.0%、66.7%、81.3%和61.3%。相反,包块周围血管影诊断PABCs的灵敏度为52.4%,特异度为95.0%。结论 CT和MRI影像特征中的软骨下骨受累、病变边缘深分叶、包块横径/纵径比高低以及包块周围血管影及患者年龄高低对GABCs和PABCs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究银杏内酯B对脂肪肝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60%高脂饲料喂养16周的C57BL/6J雄性小鼠共25只,分为假手术组(开腹后缝合)、模型组(阻断肝中、左叶血流1 h后再灌注6 h)、银杏内酯B组(25 mg/kg银杏内酯B腹腔注射2次后同模型组处理)、GW9662组(1 mg/kg GW9662腹腔注射2次后同模型组处理)、GW9662+银杏内酯B组(25 mg/kg银杏内酯B+1 mg/kg GW9662混合溶液腹腔注射2次后同模型组处理)。给药并行手术后6 h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Bax、Bcl-2、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油红O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脂肪化程度,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坏死程度。结果 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小鼠肝脏脂肪化程度已达脂肪肝水平。血清酶学检测结果显示,银杏内酯B组、GW9662+银杏内酯B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银杏内酯B组小鼠血清ALT水平显著低于GW9662+银杏内酯B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银杏内酯B组小鼠肝组织坏死面积百分比显著低于模型组及GW9662+银杏内酯B组(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银杏内酯B组小鼠肝组织Bax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而Bcl-2、PPAR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及GW9662+银杏内酯B组(P<0.05)。结论 银杏内酯B可通过上调肝组织PPARγ水平以减轻脂肪肝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中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Ninj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的表达及与痛经的关系。方法 以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我院行妇科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卵巢EMT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40例为A组,并获取其中20例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为B组,收集同期2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C组。根据有无痛经将A组分为痛经亚组与非痛经亚组,每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B、C组内膜组织中Ninj1、IL-1β及PGP-9.5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组与C组患者外周血中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患者外周血中IL-1β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组(t=-4.184,P<0.05);与C组相比,A、B组内膜组织中3种蛋白阳性表达构成比均明显升高(χ2=4.286~19.394,P<0.05),与B组相比,A组内膜组织中3种蛋白阳性表达构成比明显升高(χ2=4.149~5.272,P<0.05)。痛经亚组内膜组织中Ninj1与PGP-9.5蛋白阳性表达构成比明显高于非痛经亚组(χ2=8.533、11.905,P<0.05)。A组内膜组织中Njnj1与PGP-9.5、IL-1β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3、0.628,P<0.05)。结论 Ninj1、IL-1β及PGP-9.5在异位内膜组织中阳性表达比例较高,可能参与EMT的发生与发展;痛经亚组内膜组织中Ninj1与PGP-9.5蛋白的阳性表达构成比高于非痛经亚组,可能与EMT疼痛发生机制密切相关。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Ozurdex®对不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型的难治性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本院眼科行眼底检查并确诊为难治性DME患者38例(41眼),根据不同OCT特征分为弥漫性黄斑水肿型(DRT)组、囊样黄斑水肿型(CME)组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型(SRD)组,对所有患眼按需行玻璃体腔内注射Ozurdex®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6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和OCT检测。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患眼BCVA、黄斑中央厚度(CFT)及外界膜(ELM)完整性、椭圆体带完整性及高反射灶(HRDs)数量。结果 治疗后第1、3、6个月,三组患者BCVA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F组内=15.334~42.187,P<0.05);DRT、CME组治疗后第3个月CFT较治疗后第1个月显著降低(F组内=4.009、7.946,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第3个月CFT均显著低于治疗后第6个月(F组内=5.591~12.498,P<0.05)。治疗后第1、3、6个月,三组患者间△BCVA、△CFT相比均有显著差异(F组间=7.020~20.553,P<0.05),其中SRD组改善最明显,其次为CME组,DRT组改善最小。三组患眼各时间点HRDs数量分段患眼构成比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每组患眼治疗后第1、3、6个月HRDs数量分段患眼构成比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H=23.645~39.117,P<0.001)。所有患眼治疗后第6个月ELM及椭圆体带完整的患眼数量较治疗前增加(χ2=15.814、8.264,P<0.05)。结论 Ozurdex®可持续缓解不同OCT分型难治性DME患者黄斑水肿,明显改善其视功能,减少炎症物质产生,其中对SRD患者的改善尤为明显。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5例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P+F组)、丙泊酚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组(P+T组)、丙泊酚联合安慰经皮穴位电刺激组(P+P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在胃镜检查前均由麻醉医生使用丙泊酚诱导至深度镇静状态,同时P+F组检查前静脉注射芬太尼50 μg;P+T组检查前30 min时于穴位处粘贴电极并进行电刺激至检查结束;P+P组仅于穴位处粘贴电极片而不实施电刺激。收集所有患者检查过程中的疼痛反应评分、丙泊酚用量和检查后麻醉恢复时间,以及检查过程中或检查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对患者及医生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与P+P组相比,P+F组和P+T组患者的疼痛反应评分均显著降低(H=23.16,P<0.05)。P+F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与其他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P+F组患者眩晕程度以及恶心呕吐程度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H=40.97,44.79,P<0.05)。P+F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低于P+T组和P+P组(H=21.80,P<0.05)。P+P组医生的满意度显著低于P+F组和P+T组(H=58.30,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丙泊酚可以满足较理想的胃肠镜检查的镇静要求,可抑制胃肠镜检查引起的不适,在保证患者满意度的前提下,其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所致的检查后恶心、眩晕等不良反应。
目的 探讨冻结肩(frozen shoulder,FS)患者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后远程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7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FS患者63例,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1周后,随机分为A、B组,分别接受医院内康复治疗和远程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共4周。两组患者均于注射治疗前以及康复治疗后第1、3、5、8、10、12周来医院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VAS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内旋、外旋、前屈、后伸、外展角度)、肩关节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治疗效果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F=175.56、215.78,P<0.05),在治疗的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大(F=33.84~483.42,P<0.05);在治疗后第3、5周时,A组患者的内旋、外旋、后伸角度显著大于B组(F=10.18~47.63,P<0.05),其他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高(F=76.46、92.02,P<0.05);在治疗后第3、5周时A组显著高于B组(F=43.41、65.76,P<0.05),其他不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疗效满意度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升高(F=8.10、12.84,P<0.05);在治疗后的第3周时A组高于B组(F=36.90,P<0.05),其他不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FS患者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后远程康复可以达到医院内康复的同样疗效,远程康复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案。
目的 探讨不同抗菌药物联合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相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的效果,旨在为临床上更好治疗该病提供方案选择。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3年8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MDRAB相关V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替加环素组(A组)56例,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治疗组(B组)42例,碳青霉烯类联合治疗组(C组)24例,对三组患者住院期间感染情况及各项疗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MDRAB相关VAP感染患者间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合并感染部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和C组细菌清除率高于A组(χ2=5.38、4.48,P<0.05),三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或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治疗MDRAB相关VAP的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单独使用替加环素,联合用药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选择。
目的 明确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的学习曲线的临界值,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2月37例在我院心血管外科完成的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日期排序,计算手术时间、转机时间及阻断时间的累积和(CUSUM)值,绘制曲线并拟合,以手术时间的最高CUSUM值为分界点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转机时间、阻断时间、手术前3 d的总引流量(心包胸骨后及胸腔引流量之和)、住院时间、围术期药物及血制品使用情况、是否行二次开胸手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跨越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手术时间学习曲线的最低例数为9例,跨越转机时间、阻断时间的最低例数分别为12、11例。以第9例为界进行分组,两组在术后第2、3天总引流量及术后红细胞、血浆用量的差异有显著性(Z=2.21~2.55,P<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从学习阶段进入熟练阶段需要累积的最低手术例数为9例,学习阶段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积极改善预后。
目的 构建肝母细胞瘤患儿围术期及术后居家营养干预方案,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文献研究法和德尔菲法构建肝母细胞瘤患儿围术期及术后营养干预方案。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我院手术的31例肝母细胞瘤患儿作为对照组,2021年9月—2023年12月手术的31例肝母细胞瘤患儿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营养干预方案。通过比较不同干预措施下两组患儿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的营养状况和血生化(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液血红蛋白)指标,以及身高、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评估营养干预方案临床指导意义与实际效果。结果 术后1、3月时,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儿轻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人数明显减少(Z=-2.799、-3.697,P<0.05),血清白蛋白、血液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F=4.870~111.680,P<0.05);术后1、3月与术前1周比较,两组患儿血清前白蛋白和血液血红蛋白均显著升高(F=60.247~1 270.148,P<0.05);试验组术后1、3月时的体质量变化(与术前1周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Z=-2.405、-4.716,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肝母细胞瘤患儿围手术期及术后居家营养干预方案,研究发现干预方案可改善患儿营养状况、血生化指标及体格发育情况,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目的 探讨纳布啡用于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阴试产的足月单胎初产妇319例,按使用药物不同分为舒芬太尼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组(A组)160例,纳布啡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组(B组)159例。两组均采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法,置入硬膜外导管后,注入1.5%利多卡因3 mL试验量,然后A组注入0.5 mg/L舒芬太尼复合1 mg/L罗哌卡因混合液,B组注入0.3 g/L纳布啡复合1 mg/L罗哌卡因混合液,均6~15 mL为首次量,30 min后两组均连接电子镇痛泵,分别使用舒芬太尼和纳布啡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收集两组患者的如下指标:镇痛起效时间、首次自控按压镇痛(PCA)时间、PCA有效按压次数、罗哌卡因用量;镇痛前(T0)、镇痛后30 min(T1)、宫口开全(T2)与用力分娩(T3)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产妇发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术后头痛发生等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胎儿胎心减速发生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发生率、脐动脉血气分析,新生儿神经与适应能力评分。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胎心减速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显著降低(χ2=4.159~5.628,P<0.05),PCA有效按压次数、罗哌卡因用量显著增加(χ2=8.594、6.363,P<0.05),T2及T3产妇VAS评分明显升高(F=45.314、26.717,P<0.05),其他观察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布啡用于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与舒芬太尼相比第一产程镇痛效果类似,第二产程效果较差,但可降低产妇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新生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目的 探讨肌病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Ⅱ(CPTⅡ)缺乏症基因型-临床表型特点,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肌病型CPTⅡ缺乏症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因检测结果、诊治和随访情况,复习文献并总结CPTⅡ缺乏症临床特点和疾病诊治状况。结果 患儿,女,10月,急性肠炎入院,血肌酸激酶、肌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其父亲既往有经常运动后乏力及解酱油色小便病史,该患儿及其父亲均检测到CPT2基因杂合致病突变c.989dupTp.(Ile332fs),确诊肌病型CPTⅡ缺乏症;予控制感染、补充大量碳水化合物等治疗,患儿血肌酸激酶、肌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出院随访情况良好。结论 肌病型CPTⅡ缺乏症是影响骨骼肌脂质代谢常见疾病,也是遗传性肌红蛋白尿常见病因,但症状非常隐蔽,临床上易被忽视,当遇到患者反复血肌酸激酶升高伴运动不耐受、肌红蛋白尿等或有家族史时,需考虑到该病。
目的 探讨RAS基因相关自身免疫淋巴增殖性疾病(Ras-associated autoimmune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RALD)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 分析2019年本院诊治的1例RAL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基因NRAS、KRAS或RALD为检索词,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2000年1月—2023年11月RAS基因变异相关文献并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因“发现血小板减少1.5年,反复发热1.5月”收住院。查体:轻度贫血貌,腹部膨隆,肝脏肋下5 cm,质韧,脾脏肋下3 cm。CD4-CD8-细胞的比例占淋巴细胞的2.3%。NK细胞脱颗粒功能下降。基因检测:存在NRAS基因2号外显子c.38G>A、p.G13D体细胞突变。共检索到RALD患者32例,其中NRAS基因体细胞突变致RALD有13例,KRAS基因体细胞突变致RALD有19例。32例RALD患者主要特征包括脾脏肿大,免疫性贫血,血小板减少,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单核细胞增多,双阴性T细胞比例正常或轻度升高。结论 RALD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肝脾肿大、存在自身免疫现象等,基因分析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
目的 探讨复方阿嗪米特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防治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临床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2月泰安八十八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或合并感染性疾病并静脉滴注抗生素的老年患者62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复方阿嗪米特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组(观察组)32例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组(对照组)30例,均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加服上述药物,共治疗14 d。收集两组患者治疗期间AAD发生情况、腹泻发生时间、每天腹泻次数、腹泻持续时间并进行比较,收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14天时的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及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补体C3与C4水平,进行两组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的比较及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差值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期间AA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77,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腹泻发生时间显著延迟、平均每天腹泻次数减少、腹泻持续时间缩短(t=8.72~16.20,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时,观察组血清中CRP、IL-6、C3、C4水平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97.39~-29.05,P<0.05);观察组血液中Hb、血浆中Alb和TP水平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5.96~87.98,P<0.05)。结论 复方阿嗪米特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防治老年人AAD效果显著,考虑与其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目的 探究某医院的人才引进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以提升该医院医务人员队伍建设质量和医疗卫生人才引进水平,推动该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方法 以满意度理论为基础,同时借鉴明尼苏达员工满意度量表和职工满意度调查量表,确定本研究的7个自变量和1个因变量。自变量包括微观层面的绩效考核满意度(A)、薪酬待遇满意度(B)、职业发展满意度(C)、工作条件满意度(D)、工作关系满意度(E)、人才政策满意度(F)以及宏观层面的城市人居环境满意度(G),因变量为加入意愿(H)。采用问卷的形式,对350名引进人才进行调研。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变量A~H在性别、学历、岗位类型、职称、引进方式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变量A~H之间的相关性,对人才加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人才加入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结果 不同学历之间比较,变量A、C、E无显著差异(P>0.05),变量B、D、F、G、H有显著差异(F=2.724~3.152,P<0.05);不同岗位类型之间比较,变量A、B、C、E、F、H无显著差异(P>0.05),变量D、G有显著差异(F=2.384,2.947,P<0.05)。变量A~H相关性分析显示,两两比较均具有高度相关性(r=0.647~0.875,P<0.05)。回归分析显示,B、E对H有显著影响(P<0.05),A、C、D、F、G对H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薪酬待遇和工作关系是影响三级公立医院人才引进的主要因素,且对人才引进产生显著影响。医院应提升薪酬待遇政策吸引力,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关系,以提升引进人才的工作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