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究磷酸弗林酸性簇分选蛋白2(PACS-2)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剪取并消化出生1~2 d的SD大鼠乳鼠的心脏组织,采用差速贴壁法获取乳鼠心肌细胞(NRCMs),原代培养24 h。以浓度为1.5 μmol/L的AngⅡ处理NRCMs 0、3、6、12、24 h,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FUN14域蛋白1(FUNDC1)、PACS-2、三磷酸肌醇受体蛋白(IP3R)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细胞中心钠肽(ANP)、脑钠肽(BNP)、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mRNA的表达水平。将NRCMs分为A~C组,A组使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B、C组分别转染si-NC和si-PACS-2,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ACS-2蛋白的表达水平。将NRCMs分为D~G组,D组使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E组以浓度0.15 μmol/L的AngⅡ培养,F、G组分别转染si-NC、si-PACS-2后再以浓度0.15 μmol/L的AngⅡ培养,采用TRITC-鬼笔环肽染色技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表面积,RT-qPCR检测各组细胞ANP、BNP、β-MHC mRNA的表达水平,以Fluo-4,AM探针检测各组细胞胞质Ca2+的水平。将NRCMs分为H~K组,H组使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I、J组分别转染si-NC、si-PACS-2,K组转染si-PACS-2并且以浓度1 μmol/L的钙调蛋白(CaM)拮抗剂处理后,采用RT-q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ANP、BNP、β-MH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以浓度1.5 μmol/L的AngⅡ处理NRCMs 0、3、6、12、24 h,NRCMs中ANP、BNP、β-MHC mRNA的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上调(F=25.73~58.30,P<0.05),并且处理第24小时时相较于第0小时时均显著上调(t=5.35~37.50,P<0.05)。以浓度1.5 μmol/L的AngⅡ处理NRCMs 0、3、6、12、24 h,NRCMs中IP3R、PACS-2以及FUNDC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呈时间依赖性下调(F=5.37~9.07,P<0.05),并且处理第24小时时相较于第0小时时显著下调(t=6.55~7.42,P<0.05)。与B组相比,C组NRCMs中PACS-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t=5.92,P<0.05)。与F组相比,G组NRCMs中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大,ANP、BNP、β-MHC mRNA的表达水平及胞质Ca2+水平均上调(t=3.50~26.60,P<0.05)。与J组相比,K组NRCMs中ANP、BNP、β-MHC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t=3.27~5.13,P<0.05)。结论 敲低PACS-2可增加NRCMs中胞质Ca2+水平,并且可能以Ca2+-CaM依赖的方式加重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的发生。
目的 探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肝损伤小鼠胆汁酸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及阿托伐他汀低、中、高剂量组(B、C、D组),每组10只。分别用生理盐水及10、20、30 mg/kg阿托伐他汀灌胃30 d后,取各组小鼠眼眶血,比较各组小鼠血清总胆汁酸(TBA)、内毒素(E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表达水平;取各组小鼠部分肝脏组织,HE染色后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并采用PCR方法检测肝组织中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基因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基因的表达。结果 D组小鼠肝组织可见轻微肿大样改变、散在炎症细胞浸润和羽毛样变性情况。与其他组相比,D组小鼠血清TBA、ET、AST、AL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A组相比,C、D组小鼠肝组织中FXR、MRP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B组相比,D组小鼠肝组织中FXR、MRP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诱导小鼠血清TBA水平升高,并且导致肝组织中胆汁酸代谢下游相关基因FXR、MRP2表达改变,大剂量给药导致的肝组织胆汁酸代谢异常可能是阿托伐他汀肝脏毒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儿感染的Hp类型、胃黏膜闭锁蛋白阳性表达率及胃黏膜炎症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胃镜检查并且确诊为Hp相关性胃炎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儿血清Hp抗体表达情况,对Hp进行血清学菌株分型,并观察患儿胃黏膜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定量法检测胃黏膜闭锁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Hp菌株类型、胃黏膜闭锁蛋白阳性表达率及胃黏膜炎症程度间的关系。结果 Ⅰ型菌株感染患儿胃黏膜闭锁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Ⅱ型及中间型(P<0.05),Ⅱ型与中间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Hp菌株感染患儿胃黏膜炎症程度有显著差异(H=18.013,P<0.01),Ⅱ型轻于Ⅰ型及中间型(P<0.05),Ⅰ型与中间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轻、中、重度炎症患儿的闭锁蛋白阳性表达性率分别为80.0%、35.1%和11.6%,3种炎症程度患儿闭锁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差异(χ2=19.655,P<0.05)。结论 Hp相关性胃炎患儿的胃黏膜闭锁蛋白阳性表达率与Hp菌株类型及胃黏膜炎症程度有关,Ⅰ型菌株感染和胃黏膜重度炎症时闭锁蛋白阳性表达率最低;不同类型菌株感染所致胃黏膜炎症程度不同,Ⅱ型菌株感染所致胃黏膜炎症程度最轻。Hp抗体分型检测或可预测胃黏膜紧密连接和炎症程度,胃黏膜闭锁蛋白有望成为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重要靶点。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甲胎蛋白(AFP)联合评分等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分析该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1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第90天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血清AFP、MELD评分及MELD-AFP联合评分在患者短期预后预测方面的效能。结果 共纳入159例ACLF患者,确诊第28天时存活患者129例,死亡患者30例;确诊第90天时存活患者111例,死亡患者48例。血清AFP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谷草)比值、尿素氮/肌酐比值、MELD评分是影响ACLF患者确诊第90天时预后的独立因素。与MELD评分相比,MELD-AFP评分对ACLF患者确诊第90天时的存活情况预测效能更好(AUC=0.81)。结论 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尿素氮/肌酐比值、谷丙/谷草比值、红细胞计数、血清AFP水平、血清血红蛋白水平升高与ACLF患者确诊后第90天时的预后情况密切相关。MELD-AFP联合评分能够明显优化传统MELD评分在ACLF患者短期预后方面的预测效能。
目的 探讨早期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 BOTs)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安全性及促排卵方案的选择。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21年12月患早期BOTs行保留生殖功能手术、后因不孕症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辅助生殖助孕分娩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患者术后随访及助孕情况,并比较拮抗剂方案、长方案、来曲唑微刺激方案患者在HCG日雌二醇水平。结果 4例早期BOTs患者中有2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复发,复发的病理类型均为BOTs,未见恶性转化,复发后行二次手术,随访期间未见再次复发。4例均行辅助生殖助孕分娩,其中1例复发者于再次手术前取卵,术后冻胚移植获妊娠。4例中3例使用来曲唑微刺激方案(其中2例妊娠,另1例未获卵后改用长方案妊娠),其余1例采用拮抗剂方案妊娠。与拮抗剂方案及长方案比较,来曲唑微刺激方案的患者在HCG日血清雌激素水平最低。结论 早期BOTs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是安全可行的。肿瘤复发后可酌情于再次手术前行辅助生殖技术取卵。来曲唑微刺激方案对卵巢的不良刺激小,是相对安全的药物选择。
目的 探讨miR-429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乳腺癌MCF-7、MDA-MB-231、MDA-MB-468、BT-549细胞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eIF4E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在MCF-7细胞中转染miR-429 mimics(A组)、mimics NC(B组)、miR-429 inhibitors(C组)及inhibitors NC(D组),采用RT-qPCR法、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D组细胞miR-429表达情况、细胞增殖和迁移情况、eIF4E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在293T细胞中转染eIF4E-3'UTR-Wt+miR-429 mimics(E组)、eIF4E-3'UTR-Wt+mimics NC(F组)、eIF4E-3'UTR-Mut+miR-429 mimics(G组)、eIF4E-3'UTR-Mut+mimics NC(H组),检测E~H组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分析miR-429对eIF4E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 RT-qPCR与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MCF-7、MDA-MB-231、MDA-MB-468、BT-549细胞中的eIF4E mRNA以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F=74.414、1 981.243,P<0.01)。RT-qPCR法检测结果显示,A组细胞的miR-429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t=25.390,P<0.01),而eIF4E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B组(t=-6.363,P<0.05),C组细胞miR-429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D组(t=-4.652,P<0.05),而eIF4E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t=-2.928,P<0.05)。CCK8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B组细胞相比,A组细胞第24、48、72小时时的增殖活力明显降低(F=26.148~40.997,P<0.01);与D组细胞相比,C组细胞第24、48、72小时增殖活力明显增高(F=6.410~82.593,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A组细胞愈合率明显低于B组(t=-22.584,P<0.01),C组细胞愈合率明显高于D组(t=11.464,P<0.01)。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A组细胞中eIF4E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B组(t=-20.355,P<0.01),C组细胞eIF4E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D组(t=3.622,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各组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F=366.823,P<0.05),而且E组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F组(t=-42.961,P<0.01)。结论 miR-429或通过靶向调控eIF4E基因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目的 探讨基于膝关节MRI T1加权成像(T1WI)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方法,并应用该模型推断青少年的年龄。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21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 212例(内部数据集)及青岛市市立医院341例(外部数据集)10~18岁男性膝关节MRI T1WI图像,经过对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骺骺板进行标记和图像分割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内部数据集各年龄组按照8∶2分为训练组(971例)和验证组(241例)用于模型的建立,外部数据集(测试组)用于模型的评价。通过准确率、精准率、召回率、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来测试和验证模型的性能。结果 验证组的准确率为85.713%,精准率为84.732%,召回率为85.713%,特异度为97.729%,灵敏度为85.713%;而测试组的准确率为82.578%,精准率为83.145%,召回率为82.578%,特异度为97.442%,灵敏度为82.578%,验证集和测试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膝关节MRI T1WI的深度学习模型,可应用于10~18岁青少年年龄的推断。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重度高乳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于我院行肝移植手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动脉血乳酸(LAC)值分为重度高乳酸血症组与非重度高乳酸血症组。绘制趋势折线图分析所有患者围术期血生化指标与动脉血LAC水平的关系,采用χ2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指标对肝移植术后重度高乳酸血症的影响。结果 趋势折线图显示,所有患者手术前3 d至手术后第3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白蛋白水平及血浆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时间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动脉血LAC变化一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原发病构成比、术中无肝期时间、术中总入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注红细胞量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χ2=10.579,U=-2.811~-2.18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无肝期时间延长和术中输注红细胞量增多为肝移植患者术后重度高乳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肝移植术中无肝期时间延长及术中输注红细胞量增多是肝移植术后重度高乳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超重及肥胖男性痛风患者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的因素并建立CKD发病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0年8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653例超重及肥胖男性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NKF)制定的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K/DOQI)将研究对象分为CKD组和非CK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KD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指标预测CKD发病的价值。结果 CKD患者年龄、痛风病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以及血糖(FBG)、血清肌酐(SCr)水平明显长于或高于非CKD患者(t=-8.934~-2.397,P<0.05),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明显低于非CKD患者(t=2.352~13.05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低TSH水平、高龄以及痛风病程较长与超重及肥胖男性痛风患者CKD发病的风险独立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中TSH、年龄及痛风病程联合预测CKD发病的AUC值最大,为0.725(95%CI=0.689~0.759),灵敏度为57.5%,特异度为76.3%。结论 在超重及肥胖男性痛风患者中,血清低TSH水平、高龄及痛风病程较长与CKD的风险独立相关,三者联合预测CKD发病的价值较高。
目的 通过分析痛风患者就诊的时间序列资料,探讨患者的就诊规律,为医疗卫生部门的痛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青岛市某三甲医院2013—2018年痛风患者就诊的时间序列资料,对所有患者的就诊时间、性别、年龄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2013—2018年痛风患者时间序列资料建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再以2019年1月—10月痛风患者就诊例次数据进行模型预测效果的外推验证,并采用X-11法分析患者时间序列的季节因子、长期趋势和随机波动。结果 2013—2018年就诊的痛风患者中,男性占94.68%,女性占5.32%;年龄构成中,30~39岁占21.50%,40~49岁占21.67%,50~59岁占19.74%,60岁以上占23.32%。经2013—2018年痛风患者时间序列资料建立的ARIMA模型为ARIMA(0,1,1)×(0,1,1)12,AIC值为674.89,SBC值为679.05,用于模型预测效果的外推验证的MAE值为86.28,MAPE值为7.64%。经X-11法进行稳定性季节检验(F=27.81,P<0.05)及移动性季节检验(F=1.06,P>0.05),显示痛风患者就诊时间序列具有稳定识别的季节性且不受时间的影响,每年的7、8月患者的就诊例次高于平均值,每年的2月低于平均值,其他月份较为平稳。结论 ARIMA模型有效且预测结果较稳定,结合X-11法提取的季节因子与长期趋势,能够较好地解释痛风患者的就诊规律,可为卫生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制定痛风预防控制政策、开展健康宣教与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提供数据参考。
目的 评估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SP)与热圈套器息肉切除术(HSP)治疗直径10~15 mm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2年6月—2023年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并拟行息肉切除(至少有1枚结直肠息肉的最大直径为10~15 mm)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CSP组76例,HSP组62例,对两组患者息肉切除的有效性指标(息肉完全切除比例、整块切除比例)及安全性指标(术中出血、迟发出血、术中穿孔、迟发穿孔、术后反应性结肠浆膜炎发生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HSP组息肉完全切除比例为98.4%,整块切除比例为96.8%;CSP组息肉完全切除比例为97.3%,整块切除比例为98.7%,两组患者的上述有效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SP组中2例患者发生术中出血,无迟发出血、术中和迟发穿孔和反应性结肠浆膜炎发生,有71例患者使用钛夹,共使用82枚;HSP组中1例患者发生术中出血,2例患者发生迟发出血,无术中和迟发穿孔发生,4例患者发生反应性结肠浆膜炎,有61例患者使用钛夹,共使用72枚,两组患者的上述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CSP用于切除直径10~15 mm结直肠息肉安全、有效,推荐临床选择应用。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炎症营养指标与NACT疗效的关系,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22年1月于我院胃肠外科接受NACT的胃上部癌患者117例,根据化疗结果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首发症状、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临床分期、肿瘤病理类型、NACT前1周内及NACT后1周内的血常规结果等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后筛选出影响NACT疗效的因素,进一步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性能。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NACT前后的血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差值(△NLR)(OR=2.043,95%CI=1.334~3.127,P<0.05)、血浆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差值(△PLR)(OR=1.007,95%CI=1.000~1.014,P<0.05)、血清白蛋白(Alb)差值(△Alb)(OR=0.936,95%CI=0.878~0.997,P<0.05)以及T分期(OR=4.044,95%CI=1.128~14.501,P<0.05)均为影响NACT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胃上部癌NACT疗效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7,绘制的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校准度较好且与实际结果较一致。结论 胃上部癌患者△NLR、△PLR、△Alb及T分期为影响NACT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胃上部癌NACT疗效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术前血脂和血糖对膝关节炎(keen osteoarthritis,KOA)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关节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492例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术前空腹状态下的血生化相关指标。记录术后半年时患者的AKS和WOMAC评分,以WOMAC评分<35分为术后恢复良好,WOMAC评分>35分为术后恢复不良;以AKS评分>70分为术后恢复良好,AKS评分<70分为术后恢复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对TKA术后低AKS评分和高WOMAC评分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KS评分组中,血清高水平载脂蛋白B(Apo B)和术后从事重体力劳动是术后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WOMAC评分组中,血清低水平载脂蛋白A1(Apo A1)、高水平甘油三酯(TG)、女性、高龄和从事重体力劳动是术后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血清Apo B和TG高水平、Apo A1低水平、从事重体力劳动、女性和高龄可能会增加患者术后恢复不良的风险。TKA术前对伴有高脂血症的OA患者进行血脂管理可能对术后疼痛和功能的恢复有良好影响。
目的 探究膝关节镜下不同内侧副韧带松解方式治疗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患者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21年6—8月就诊于我院运动医学科的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需手术治疗的患者54例,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分为A组(行膝关节镜下经皮由外向内浅层松解术)和B组(行膝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由内向外松解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第1、3、12个月的随访情况,包括局部症状持续时间、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量表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及膝关节运动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患者的局部症状持续时间显著短于A组(t=11.950,P<0.05)。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对患者术后各项膝关节功能评分有影响显著(F时间=1 805.492~2 715.143,P<0.05),其中与术后1个月时相比,A、B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12个月时的各项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性升高(F=700.701~1 557.491,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单纯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患者,有明确把握前提下推荐使用膝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由内向外浅层松解术。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 HSE)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案。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例ALL合并复发性HSE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儿,男,9岁,在ALL(中危)诱导缓解治疗期间出现发热、嗅觉异常、意识及认知障碍、近期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等表现;脑脊液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轻度增多(以单个核细胞为主),脑脊液生化检查示蛋白轻度升高,颅脑MR检查示双侧颞岛叶和右侧额叶后部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脑脊液病原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示单纯疱疹病毒1型阳性;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甲泼尼龙抗炎及丙种球蛋白免疫支持治疗后患儿症状逐渐消失,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恢复正常。抗病毒治疗停止5个月后,患儿再诱导化疗期间HSE复发,再次给予阿昔洛韦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结论 儿童ALL并发HSE在临床上较为少见,高强度化疗可能诱发HSE,其临床表现或不典型,早期发现、及早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度及以上高胆红素血症冷光源强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2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17例重度及以上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冷光源强光照射治疗,4~6 h后检测患儿血清中总胆红素值(STB),如STB下降,或免疫性溶血STB下降≥34~50 μmol/L,继续持续冷光源强光治疗18~24 h,期间8~12 h检测一次患儿STB。当STB值降至342.0 μmol/L以下时,改为标准光疗。如冷光源强光治疗4~6 h,STB下降未达到目标值,或有急性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者,停止光疗,立即进行换血治疗。结果 217例患儿中,2例患儿冷光源强光治疗失败,采用换血治疗,其余215例采用冷光源强光治疗4~6、12~14及20~24 h后,STB水平分别下降(40.6±14.9)、(61.2±17.7)、(114.7±49.4)μmol/L。冷光源强光照射治疗的时间为(32.3±14.5)h。治疗5~9 d,观察患儿STB不再上升后出院。出院后1周内所有患儿听力筛查均正常,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的96例患儿未发现异常,所有患儿颅脑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215例患儿中出院随访1年者134例,随访1~6个月者43例,随访1个月后失访者38例。随访的患儿体格生长、运动发育、神经行为临床评估及BAEP、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表现。结论 重度及以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冷光源强光治疗效果显著,可选择性地采取非换血冷光源强光照射等综合治疗。
目的 建立基于膝关节MRI单张图像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模型,并分析其诊断前交叉韧带(ACL)撕裂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海军第971医院GreatPACS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中1 663例受检者的膝关节MRI图像,经一名骨科专科医生在每例患者MRI图像中手动选取1张图像并进行ACL正常或撕裂(正常1 111张,撕裂552张)标注。将所有图像按照83%和17%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训练集(1 383张)和测试集(280张)中,用以训练并测试搭建的ACL智能诊断DCNN模型。通过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评估模型性能。结果 本研究成功设计并搭建了ACL智能诊断DCNN模型。该模型诊断ACL撕裂的PPV、NPV、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99%、88.96%、73.93%、77.50%和72.50%,AUC值为0.602。结论 基于MRI单张图像DCNN模型对于临床医生诊断ACL撕裂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目的 分析1例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linked adrenoleukodystrophy,X-ALD)患者家系中发现的ATP结合盒超家族D亚家族1(ABCD1)基因突变位点,结合患者家系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探讨X-ALD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就诊我院神经内科的1例X-AL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家系情况,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讨论。结果 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发黑、头晕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疲惫、低血压、食欲减退、睡眠欠佳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状及双下肢轻瘫的神经系统异常。其父母、一兄一姐、其兄之子及其姐之子均未见相关临床表现。患者颅脑及脊髓MRI检查未见异常,基因检测示患者ABCD1基因存在一处半合子突变(c.1628C>T),其母ABCD1基因存在杂合突变,其父ABCD1基因未见异常。结论 X-ALD存在多种类型,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症状,本例X-ALD患者为肾上腺脊髓神经病型,ABCD1基因第6号外显子的1处突变(c.1628C>T:p.P543L)为本患者致病原因,MRI在X-ALD的诊断中或无决定性作用。
目的 探讨血浆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 mellitus,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年8月—2022年10月就诊于我院内分泌科及保健科的211例T2DM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是否合并CAS将试验组患者分为CAS组(136例)和非CAS组(75例);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的4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常规、血生化等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浆NLR、LMR与T2DM CAS患者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CAS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受试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收缩压、血浆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NLR、LMR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3.651、14.038,F=4.714~68.693,H=6.192~112.809,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血浆NLR与FBG、HbA1c水平呈正相关性(r=0.232、0.273,P<0.05);试验组患者血浆LMR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性(r=0.155,P<0.05),与病程、收缩压及血浆TC、FBG、HbA1c水平呈负相关性(r=-0.353~-0.1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LMR、NLR和HbA1c均为T2DM CAS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示血浆NLR、LMR水平评估T2DM患者合并CAS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均>0.70,评估价值较高。结论 T2DM人群中血浆NLR和LMR水平与CAS的发生显著相关,利用血浆NLR、LMR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T2DM合并CAS的发生。
目的 探讨血清中外泌体miR-223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生及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老年医学科就诊的老年AD患者65例作为研究组,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亚组(41例)和痴呆(DAT)亚组(24例);另外纳入同时期神经功能正常的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受检者血清中外泌体miR-223及NLRP3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及Spearman检验分析受检者血清中外泌体miR-223及NLRP3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血清中外泌体miR-223及NLRP3用于AD患者MCI诊断或者DAT鉴别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受试者血清中外泌体miR-223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NLRP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6.623,Z=-9.451,P<0.05);与MCI亚组相比,DAT亚组受试者血清中外泌体miR-22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NLRP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3.190,Z=-5.288,P<0.05)。研究组受试者血清中外泌体miR-223表达水平与NLRP3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59,P<0.001),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790,P<0.001),研究组受试者血清中NLRP3表达水平与MMSE评分则呈负相关(r=-0.776,P<0.001)。血清中外泌体miR-223联合NLRP3诊断AD患者MCI的AUC为0.91(95%CI=0.86~0.97),灵敏度为89.0%,特异度为76.5%;其鉴别诊断DAT的AUC为0.81(95%CI=0.75~0.88),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85.0%。结论 miR-223/NLRP3信号通路可能参与AD的发生和发展,血清中外泌体miR-223和NLRP3的检测对AD患者MCI和DAT的诊断或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后循环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核工业四一六医院进行血管内治疗的50例老年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情况,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既往疾病史,发病至入院时间(ODT)、就诊至治疗时间(DNT)、入院时NIHSS评分等发病后观察指标,术后即刻NIHSS评分、血管再通情况、术后并发症等术后情况,依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分别为20例和30例,两组患者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总胆固醇(TC)水平及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术前及术后即刻NIHSS评分、ODT以及术后卒中相关性肺炎等9项指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30~4.13,χ2=6.35、7.0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6.5%、血尿酸≥420 mmol/L(男)或者360 mmol/L(女)、术后mTICI分级(血管未通)、术后即刻NIHSS评分≥10分是影响患者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bA1c、血尿酸、术后mTICI分级以及术后即刻NIHSS评分是后循环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的可能影响因素,术后应加强对患者上述指标的评估并进行积极治疗,以期达到最佳预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