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3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10-25
  

  • 全选
    |
    述评
  • 王泽华 盛恒松 滕颖影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377-381.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9号)已于2021年6月1日实施,新条例明确强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遵循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科学监管、社会共治的原则。本文以心脏瓣膜类器械为例,通过分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该类产品的监管要求,并以此作为借鉴提出我国对此类产品的监管措施,以期为高风险器械的科学监管提供思路。
  • 论著
  • 王丰坤 林文蔚 杨国栋 于腾波 张英泽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382-385,390.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高龄、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行腓骨近端截骨术(PFO)后的临床结果、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8月于我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高龄、晚期KOA患者50例,术前评估患者合并症情况,评估患者手术风险,于术前及术后1年时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及膝关节协会评分(KSS),KSS包括KSS(临床)和KSS(功能)两项评分;并于术前使用New KSS中的期望度评分评估患者术前的期望值,术后1年时使用New KSS中的满意度评分评估患者总体满意度。分别于术前及术后随访时间段对患者拍摄全下肢负重位X线片、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比较患者的腓骨高度(FH)、髋-膝-踝角(HKAA)及膝关节内侧间隙宽度(JSW)的变化;利用VAS、HSS、KSS(临床)、KSS(功能)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膝关节疼痛、功能的改善情况。
    结果 手术前与术后1年患者FH、HKAA及JSW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5.6,P<0.01)。患者术后1年膝关节HSS、KSS(临床)、KSS(功能)、VAS与术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改善(t=-13.4~22.5,P<0.01),术后1年患者总体的满意度达90.0%。
    结论 对于高龄、晚期KOA患者,PF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患者可获得较高满意度。
  • 王岩 郭建伟 许德荣 张豪 周传利 马学晓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386-390.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脊柱机器人辅助下皮质骨轨迹(CBT)螺钉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21年2月行脊柱机器人辅助下CBT螺钉固定手术的患者25例,其中腰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继发性椎管狭窄患者10例,腰椎椎间隙感染患者2例。记录术中透视次数、有无CBT螺钉相关的手术并发症,术后3~5 d行X线、CT、MRI检查评估CBT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手术减压的效果,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行X线检查评估CBT螺钉位置,末次随访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症状恢复情况。
    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6个月,共置入CBT螺钉116枚,其中腰椎98枚,胸椎18枚,手术置钉过程中均未出现螺钉把持力不足、椎弓根或峡部劈裂以及神经、硬膜、血管损伤等情况,术中平均透视8.85次。按照Gertzbein-Robbins分类标准,术后CT检查结果显示A类螺钉114枚,B类螺钉2枚,CBT螺钉置入准确率为98.28%。术后3~5 d及术后随访影像学检查均未见螺钉松动、断裂、穿透椎弓根皮质、椎间融合器移位、椎间隙高度丢失等不良事件。末次随访25例患者JOA腰背痛手术评分、腰痛和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差异(t=8.94~12.84,P<0.05)。
    结论 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脊柱机器人辅助下CBT螺钉技术安全有效,能替代和补充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
  • 宋一凡 王海军 许梓杰 余家阔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391-394,398.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时应用无透视方法定位股骨骨道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行单纯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的患者62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时均采用无透视定位SCHTTLE点技术行股骨骨道定位,通过术后3D-CT对股骨骨道进行评估,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及随访时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效果评估。
    结果 62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股骨骨道定位准确率为95.2%。患者术后Kujala膝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运动能力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t=8.81~14.39,P<0.05)。随访期间1例患者发生髌骨再脱位3次,再脱位病程为15个月;发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松弛1例。
    结论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时应用无透视方法定位股骨骨道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李海峰 戚超 陈进利 付海涛 张益 于腾波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395-398.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切开LATARJET手术治疗伴重度肩盂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效果。
    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采用切开LATARJET手术治疗伴重度肩盂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29例,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Walch Dupla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Rowe评分和前屈上举、体侧外旋、外展90°外旋的肩关节活动度对患者功能进行评估,术后使用CT评估喙突移植骨块的位置和愈合情况。
    结果 29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6.8个月(16~38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Walch Duplay评分、ASES评分、Rowe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t=11.05~39.27,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前屈上举、体侧外旋、外展90°外旋的关节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11.90,P<0.05)。
    结论 切开LATARJET手术治疗伴重度肩盂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能重建肩盂解剖结构,恢复肩关节前方稳定,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 郝锰 李君 金沧海 栾晓娜 栾舰 历强 孔猛 林勇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399-403.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12个月的特立帕肽治疗在预防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椎体成形术(PVP)后再发骨折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PVP术后接受特立帕肽治疗(99例)及唑来膦酸治疗(192例)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对每一年随访期内两组患者新发椎体骨折风险进行分析。使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混合线性效应模型(LMMRM)对两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EQ-5D)及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 Logistic回归校正基线资料后显示,特立帕肽组在第2~4年的随访期内新发骨折的风险明显低于唑来膦酸组(第2年,OR=0.149,95%CI=0.021~0.741,P<0.05;第3年,OR=0.011,95%CI=0.001~0.133,P<0.01;第4年,OR=0.017,95%CI=0.001~0.222,P<0.01)。经过LMMRM模型校正后显示,相对于唑来膦酸组,特立帕肽组患者的EQ-5D评分呈现上升的趋势,腰背部VAS评分呈现下降的趋势。
    结论 12个月的特立帕肽皮下注射治疗可有效降低PVP术后患者再发骨折的风险,同时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刘礼青 张春来 秦榛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404-406,410.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中纤维蛋白原(FIB)、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FM)及D-二聚体(DDi)联合检测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我院关节骨科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第7天静脉彩超检查结果的阳性报告作为是否发生DVT的判断依据,将患者分为血栓组22例(A组)和非血栓组75例(B组),收集A、B组患者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3、7天血清中FIB、FM以及DDi水平。分析上述3项指标与DVT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 A组患者血清中FIB水平在术后第1、3天显著高于B组(F=8.38、5.56,P<0.05),在术后第7天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清中FM水平在术后第1、3、7天均显著高于B组(F=42.69~10.62,P<0.05);A组患者血清中DDi水平在术后第1天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3、7天均高于B组(F=49.23、407.24,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血清中FM水平对患者DVT的诊断价值最高,AUC为0.79,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4、0.9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术后第7天对患者DVT诊断的价值最高,AUC为1.00,诊断灵敏度为0.99,诊断特异度为0.99。
    结论 血清中FM单独检测在术后第1天对DVT的预测效果优于FIB和DDi,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三项指标联合评估可提高对DVT的预测性能。
  • 张聿达 祝相如 王向宇 朱睿智 王昌耀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407-410.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及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HHA)的疗效进行评估和比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75岁)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HA组85例和THA组77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以及术后1、5年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5年内并发症进行比较。
    结果 TH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个月VAS评分与TH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67~12.323,P<0.05)。时间、组别及时间与组别(交互)对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有显著影响(F组别=4.558,F时间=1 915.380,F时间*组别=4.379,P<0.05);单独效应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5年Harris评分均明显升高(F=8.357、8.134,P<0.05);THA组患者术后第5年Harris评分明显高于HHA组(F=6.207,P<0.05)。HH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THA组(χ2=5.020,P<0.05)。
    结论 THA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好,并发症少,Harris评分优势明显,是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适宜术式。
  • 窦志刚 王功磊 庞寅田 李红霞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411-413,417.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骨代谢及炎症因子等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LISS MIPPO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患者恢复情况指标(包括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15天血清中骨代谢指标[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骨组织骨保护素(OPG)、血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血清骨钙素(BGP)]、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的水平及膝关节评分(HSS)。
    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t=4.62~28.56,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5天血清中β-CTX、OPG、BALP、PICP、BGP、TNF-α、IL-6、IL-8水平的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t=3.42~22.79);术后第15天,研究组HS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2.73,χ2=4.32,P<0.05)。
    结论 相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LISS MIPPO技术术中对患者的损伤更小,术后骨生成指标水平升高,骨吸收及炎症反应指标水平降低,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王睿 陈亚琳 郝丽 张林 万秀明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414-417.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经环甲间隙入路和经带状肌间入路显露甲状腺上动脉对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
    方法 我院行甲状腺双叶全切除术并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26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环甲间隙入路(环甲肌组)和经带状肌间入路(带状肌组)各6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甲状腺上动脉清晰显露率、术前与术后第1天血清甲状旁腺素浓度差值、声音嘶哑发生率、音调改变发生率、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甲状腺上动脉清晰显露率及术后第1天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率、音调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6.13~13.02,P<0.05);术前与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素浓度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42,P<0.01)。
    结论 与经环甲间隙入路相比,经带状肌间入路甲状腺全切除术可有效保护患者喉上神经,减少对甲状旁腺动脉的损伤,利于甲状旁腺的原位保留,减轻了手术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
  • 宋文联 单正宜 徐奎帅 付海涛 李淳朴 孙申杰 于腾波 陈进利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418-421.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或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围术期患者隐性失血情况,为临床上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57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TO组和UKA组。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血细胞比容(HCT),应用Gross方程计算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并进一步计算隐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占比,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HTO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均高于U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2、9.795,P<0.05)。两组隐性失血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VAS、HSS、WOMAC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HTO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手术时间均高于U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9~4.120,P<0.05)。
    结论 HTO和UKA围术期患者均有较大比例的隐性失血,HTO组患者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高于UKA组。两种术式早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临床工作中应关注围术期隐性失血情况,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手术方式。
  • 肖杨 黄顺平 李恒 吴艳 李进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422-427.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呼吸波段引起的肺组织体积与密度变化对放射治疗中小野剂量计算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计划系统与呼吸管理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首先基于蒙特卡罗方法计算在标准模体下的百分深度剂量(PDD)与离轴比(Profile)结果,用于分析侧向电子不平衡现象对于组织剂量计算的影响。在4D-CT图像下通过指定肺密度的方法建立人体动态肺部呼吸模型,评价正常肺组织由于体积与密度变化引起的实际接收剂量的差异。
    结果 在标准模体下不同状态肺组织PDD差异最大为44.25%,软组织PDD差异最大为13.82%,肺组织密度越低侧向电子不平衡现象越严重,剂量计算误差越大。在人体模型下正常肺组织高剂量区不同状态体积差异最大为-5%,低剂量区不同状态体积差异最大为8%,同时靶区剂量差异最大为15%,且靶区越大差异越大。
    结论 在呼吸门控技术下临床医生可结合TPS算法在吸气末进行靶区勾画,对于肺功能较好的患者可采用深吸气屏气技术,以降低放射治疗中正常肺组织接收剂量、提高靶区接收剂量。
  • 赵希芹,  宋海洋 孙有湘 王云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428-432.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青岛市部分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情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HPV基因型检测的37 267例女性的临床资料,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25岁组、26~35岁组、36~45岁组、46~55岁组和>55组。其中2 651例进行宫颈活检及病理学检查,按照病理学分级分为慢性宫颈炎组、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ISL)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SL)组和宫颈癌组。分析受检者HPV感染情况,并比较各年龄组、不同病理学分级组HPV感染情况,分析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
    结果 37 267例女性中HPV和高危型HPV(HR-HPV)阳性率分别为24.1%和20.5%;其中≤25岁组HPV阳性率最高,其次是>55岁组。LISL组、HSIL组和宫颈癌组中HR-HPV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q=4.27~11.67,P<0.05)。活检患者中HPV多重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病理学分级升高呈线性下降的趋势(χ2趋势=4.35,P<0.05)。所有研究对象中阳性率居前3位的HR-HPV基因型分别为HPV52、HPV16以及HPV53。
    结论 青岛部分地区女性HPV易感年龄呈低龄和高龄双峰分布,以HPV52、HPV16和HPV53为最常见HR-HPV基因型;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但HPV多重感染可能无促进宫颈病变进展的作用。
  • 肖忠伟  杨钊 徐红 李敏 赵永凤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433-436,441.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5-氟尿嘧啶(5-FU)为活性药物成分,4,4′-联吡啶(BPY)为共晶配体,运用共结晶技术制备一种新的5-FU-BPY共晶,并对该共晶进行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
    方法 采用结合超声技术的溶剂蒸发法制备共晶,使用X-射线单晶衍射(SCXRD)测定单晶结构,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P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扫描电镜(SEM)对共晶进行表征分析。
    结果 5-FU与BPY以4∶1的化学计量比形成共晶。SCXRD测定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5-FU-BPY的PXRD图谱在衍射角2θ为12.94°、14.90°、16.78°及33.83°处有新的特征衍射峰。DSC结果显示,5-FU-BPY在256.66 ℃处具有新的熔点峰。FT-IR分析结果显示,5-FU在3 068、1 725/cm处对应的亚酰胺基伸缩振动峰以及BPY在1 401/cm处对应的吡啶氮伸缩振动峰均发生位移。SEM下该共晶呈现出不同于5-FU和BPY的长条状形态。
    结论 一种具有新熔点的5-FU-BPY新晶相形成。FT-IR结果表明5-FU的亚酰胺基和BPY的吡啶氮参与了5-FU-BPY结构中氢键的形成。SCXRD结构研究揭示,4个5-FU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相连形成超分子环形单元,中间连接1个BPY分子,形成双孔状环形结构,这种罕见的超分子孔洞结构将对共晶的理化性质产生一定影响。
  • 刘旭 王海蕊 高洪波 王伟 李贞福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437-441.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对平均70岁以上患者随访1月内的临床疗效。
    方法 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和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Off-Pump CABG(试验组)与On-Pump CABG(对照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及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4项指标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有13项随机对照试验16 966例患者纳入本次Meta分析。试验组患者病死率、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的OR值为0.76,95%CI=0.65~0.90;心肌梗塞发生率的OR值为0.77,95%CI=0.62~0.96;脑卒中的发生率的OR值为0.64,95%CI=0.45~0.89;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的OR值为0.59,95%CI=0.47~0.73。
    结论 Off-Pump CABG对平均70岁以上患者随访1月内的疗效优于On-Pump CABG。
  • 梁坤 杨玉玲 刘营 刘培 张翠萍 毕春花 边城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442-446.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20年2月10—26日武汉同济医院住院的老年COVID-19患者85例,依据转归分为死亡组(33例)和治愈组(5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结果 死亡组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高敏肌钙蛋白I、IL-6水平明显高于治愈组(Z=-6.530~-4.367,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治愈组(Z=-5.305、-5.049,P<0.05);死亡组肺部实变影的比例高于治愈组(χ2=13.222,P<0.05)。死亡组qSOFA评分≥2分及CURB-65评分≥3分患者比例高于治愈组(χ2=6.245、45.11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URB-65评分≥3分、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老年COVID-19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URB-65评分≥3分、高D-二聚体水平及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可能会增加老年COVID-19患者的死亡风险。
  • 于玲 夏永梅 魏鑫 范晓娟 孙龙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447-449,452.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等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18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斑块积分值分为低积分组(A组)、中积分组(B组)、高积分组(C组)3组。检测3组患者血压、空腹血糖(FPG)、体质量指数(BMI)、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25-(OH)D3浓度等指标,分析血清25-(OH)D3与颈动脉斑块积分及其他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A、B、C组血清25-(OH)D3分别为(16.87±2.89)、(14.90±1.94)、(11.37±2.01)μg/L,3组间血清25-(OH)D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3.39,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积分与患者年龄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HbA1c水平呈正相关(r=0.193~0.553,P<0.05),与25-(OH)D3水平呈负相关(r=-0.358,P<0.05)。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LDL-C水平、HbA1c水平以及低25-(OH)D3水平是形成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低25-(OH)D3浓度是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能延缓其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发展。
  • 吴思菲 宋杰 陈宗波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450-452.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IL-17F基因1507位点多态性与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以2014年6月—2018年6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的360例EV71核酸阳性患儿为感染组,并选取相同时期350例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多重耐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受检者IL-17F基因1507位点的多态性。
    结果 感染组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99、6.722,P<0.05);重症组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轻症组(χ2=8.119、9.277,P<0.05)。
    结论 IL-17F基因1507位点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可能与儿童EV71严重感染有关。
  • 王惠 姜召峰 杨敬磊 车帅 黄显玉 张宗春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453-455,459.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比较均整器模式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FF-VMAT)和无均整器模式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FFF-VMAT)两种放疗方式在宫颈癌中的剂量分布,探讨有无均整器对放疗剂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青岛市中心医院2019年1—8月35例宫颈癌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设计FF-VMAT和FFF-VMAT两种放疗方式,均采用eclipse计划系统,在系统中除分别采用FF和FFF两种模式外,其他参数设置均相同。分别对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剂量进行评估和比较;将两种放疗方式分别在加速器上模拟运行比较运行效率。
    结果 FF-VMAT与FFF-VMAT两种放疗方式进行比较,靶区剂量评估中靶区2%体积对应的剂量(D2%)及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剂量梯度平均距离(GM)具有显著差异(t=3.43~5.46,P<0.05),D98%无显著差异(P>0.05),危及器官剂量评估中仅直肠Dmean和小肠Dmax比较具有显著差异(t=2.81、2.84,P<0.05),运行效率比较仅加速器跳数有显著差异(t=28.46,P<0.05)。
    结论 FF-VMAT和FFF-VMAT两种放疗方式均能满足临床需求,但在剂量分布方面FF-VMAT较FFF-VMAT更优。
  • 刘起,  冯元勇 葛胜优 尚伟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456-459.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泛素水解酶22(USP-22)对舌鳞癌细胞侵袭与迁移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方法 收集2014年2月—2019年7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舌鳞癌患者21例,术中收集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种组织中USP-22和细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5(ERK5)蛋白的表达。构建USP-22基因siRNA沉默质粒,根据是否转染质粒,将细胞分为TCA8113细胞对照组(A组)、TCA8113细胞未转染组(B组)、TCA8113细胞转染组(C组)及Tb细胞对照组(D组)、Tb细胞未转染组(E组)、Tb细胞转染组(F组)。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
    结果 高分化组和中低分化组舌鳞癌组织中USP-22蛋白和ERK5蛋白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377.72、211.29,q=22.72~34.13,P<0.05)。A~C组、D~F组细胞迁移距离和侵袭能力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F=12.21~43.22,P<0.05),其中C组细胞迁移距离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A、B组(q=5.41~11.83,P<0.05),F组细胞迁移距离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D、E组(q=7.24~7.84,P<0.05)。
    结论 USP-22对舌鳞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 综述
  • 赵倩 杨爱华 苗向阳 薛会光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460-463.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胃癌的患病率、死亡率居于消化道肿瘤首位,其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预后良好,进展期胃癌预后较差,因此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胃镜检查联合胃镜下取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仍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金标准。多项研究提出,内镜活检存在漏诊误诊情况。本文主要针对胃镜下活检误差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提高早期胃癌检出准确性的措施。
  • 郝晨幸 周娜 张晓春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464-466,470.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AlphaGo大败柯洁到斯坦福团队在皮肤癌诊断方面取得新突破,再到沃森肿瘤大面积在中国应用,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爆发期,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尤为突出。本文着重以沃森肿瘤为例,简要介绍人工智能的定义和近几年来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分析人工智能在医学临床上的实践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 曲晓丽 吴芸
    精准医学杂志. 2021, 36(5): 467-470.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105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妇科常见疾病,虽为良性病变,但却具有侵袭性、转移性、复发性等恶性疾病的特征。在EMT的浸润和发展过程中,内膜细胞间、内膜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间均存在黏附和解黏附的关系。CD44v6是与细胞黏附密切相关的关键因子之一,MMP-9是分解ECM的关键因子,CD44v6和MMP-9与EMT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具有协同作用。本文就CD44v6、MMP-9在EMT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期刊信息
精准医学杂志
Journal of Precision Medicine
(原齐鲁医学杂志)
双月刊,1986年2月创刊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
联合主办: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编辑出版:《精准医学杂志》编辑部
总编辑:董 蒨
主任:厉建强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江苏路19号
邮编:266003
电话:0532-82911108
E-mail: jzyxzz@126.com
邮发代号: 24-130
ISSN 2096-529X
CN 37-151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