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第二届编委会
第一届编委会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OA政策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English
2020年, 第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12-25
全选
|
论著
Select
基于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分析胰腺导管癌体细胞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宋瑶琳 纪彬彬 刘相兰 杨平 王博 梁乐彬 王爱兰 杨家亮 田埂 邢晓明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471-476,480.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分析胰腺导管癌(PDAC)体细胞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9—2011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PDAC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40例,均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应用肿瘤体细胞突变目录(COSMIC)数据库中的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拟合方法鉴定肿瘤组织中的致癌体细胞突变,并分析致癌体细胞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PDAC肿瘤组织样本中共检测到1 446处致癌体细胞突变位点,每个样本中有25~82处致癌体细胞突变位点;其中体细胞突变类型构成比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C>A突变、C>T突变、T>A突变,分别占48%、45%、6%;PDAC肿瘤组织样本中KRAS、RLIM、TTN及BRD9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分别占总突变的42%、33%、26%及22%;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患者ASTN1基因突变情况差异有显著性(χ2=6.855,P<0.05),不同肿瘤分期患者TTN基因突变情况差异有显著性(χ2=5.183,P<0.05)。
结论 通过与TCGA数据库比对,肿瘤组织样本全外显子测序得到的的致癌体细胞突变谱是较为准确的,利用该突变谱可以有效预测PDAC致癌体细胞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为PDAC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Select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麻醉效果影响
粟鸿林 陆敏 骆喜宝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477-480.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的麻醉效果。
方法 将100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A组)、0.25 μg/kg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组(B组)、0.50 μg/kg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组(C组)、0.75 μg/kg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组(D组)、1.00 μg/kg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组(E组)5组,每组20例,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T1)、脑电双频谱指数(BIS)<60时(T2)、喉罩置入后(T3)、纤维支气管镜到达支气管时(T4)各时点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术中及术后患者呛咳、体动、支气管痉挛、缺氧情况,同时记录患者到达BIS<60和苏醒时间。
结果 分组对患者HR、MAP有明显影响(F组间=5.78、7.46,P<0.05),且在T2时E组HR、MAP低于A组(F=9.73、11.25,P<0.05),T3、T4时C、D、E组HR、MAP低于A组(F=5.38~16.72,P<0.05),其中C、D组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HR、MAP较为稳定。时间和分组对患者SpO2没有明显影响(P>0.05)。C、D、E组到达BIS<60的时间快于A组(F=5.20,q=3.36~4.59,P<0.05);C、D组苏醒时间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E组苏醒时间较A组延长(F=2.68,q=4.12,P<0.05);C、D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轻于A组(χ2=4.33、4.33,P<0.05)。
结论 0.50 μg /kg和0.75 μg/kg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诱导及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Select
结核分枝杆菌Rv2991、Rv3428c重组蛋白对菌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
胡建平 韩俊垒 边红芝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481-484,489.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Rv2991、Rv3428c重组蛋白对菌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初治菌阴肺结核患者100例(A组)及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其他肺部疾病患者100例(B组),在我院进行常规全身体检健康者100例(C组)作为对照,采集3组受试者的血液标本,分离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并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结核分枝杆菌Rv2991、Rv3428c重组蛋白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各重组蛋白检测的曲线下面积。
结果 A组患者血清结核分枝杆菌Rv2991、Rv3428c重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B组和C组(F=649.451、2 156.945,q=43.381~81.529,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B组作为对照,绘制ROC曲线,血清结核分枝杆菌Rv2991、Rv3482c重组蛋白辅助诊断菌阴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95%CI=0.778~0.895)以及0.829(95%CI=0.771~0.884),cut-off值分别为58 000.50和48 500.50,在该cut-off值下,血清结核分枝杆菌Rv2991、Rv3482c重组蛋白辅助诊断菌阴肺结核的灵敏度分别为92.3%、81.5%,特异度分别为85.5%、82.0%。
结论 血清结核分枝杆菌Rv2991、Rv3428c重组蛋白用于菌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特异度与灵敏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Select
健脾生血片并琥珀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NO、BMP6水平的影响
柴丽 张艳超 贾自晓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485-489.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健脾生血片并琥珀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骨形成蛋白6(BMP6)水平的影响。
方法 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确诊为缺血性贫血的患者153例,应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A组予以健脾生血片治疗,对照B组予以琥珀酸亚铁治疗,观察组予以琥珀酸亚铁并健脾生血片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结束比较3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全血血红蛋白(Hb)水平、红细胞(RBC)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同时比较3组患者血清中铁(SI)水平、铁蛋白(SF)水平、NO水平、BMP6水平以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A、B组(χ2=8.053,P<0.05);疗程结束后1 d,观察组主要症状积分、全血红细胞参数(包括Hb、RBC、MCV)、血清铁代谢指标(包括SI、SF)、NO水平、BMP6水平与治疗前1 d的差值均高于对照A、B组的差值(F=4.796~550.888,P<0.05);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 健脾生血片并琥珀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红细胞参数及铁代谢指标,降低血清NO、BMP6水平,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Select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特异性标记物的筛选及鉴定
王赛男 任皓 孙银银 李新 刘思宇 徐晓雨 卢恕来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490-493,496.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患者癌组织标本进行特异性标记物鉴定,以寻找SACC诊断潜在的特异性标记物。
方法 通过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检测4例SACC组织与癌旁正常腮腺组织差异表达蛋白点,应用质谱技术对重复性较好的蛋白进行鉴定。
结果 通过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到SACC组织与癌旁正常腮腺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点39个,对这些差异表达蛋白点进行配对t检验(Average ratio≥1.5,P<0.05),得到表达上调的差异蛋白点24个,表达下调的差异蛋白点15个。对重复性较好的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得到了5种蛋白质,分别为α-淀粉酶1、葡萄糖调节蛋白(GRP)、蛋白二硫键异构酶(PDI)、LASP1蛋白和PFN1蛋白,并且其表达量均升高。
结论 α-淀粉酶1、GRP、PDI、LASP1蛋白和PFN1蛋白可能为SACC早期诊断潜在的组织特异性标记物。
Select
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检测异常对脑卒中患者预防下肢DVT形成的价值
王亭亭 关利利 陈立霞 张文毅 刘爱贤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494-496.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检测异常对脑卒中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2016年4月—2018年9月84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检测异常且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未见异常。按照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适当休息和适量活动,未给予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 100 U皮下注射,每日一次,共2周。所有患者每3 d行外周血D-二聚体检测及深静脉彩超检查,记录2周后下肢DVT形成发生率。
结果 2周后对照组45例患者的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均增高,19例患者发生下肢DVT,观察组有7例患者的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增高,2例患者发生下肢DVT,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比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5.33,P<0.05)。
结论 脑卒中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增高后给予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急性下肢DVT的形成。
Select
基于大规模临床数据深度学习的口腔疾病人工智能预防与诊断平台的构建
孟凡皓 田瑜 乔波 臧小漪 赵继志 殷卫红 李纯明 王小英 黄爱萍 迟颖 朱艳春 石玉英 朱鹏 高美琴 石雪 成宏 张海钟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497-500.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基于大规模临床数据深度学习的口腔疾病人工智能预防与诊断平台。
方法 本研究通过机器学习的智能辨识算法,对采集的海量口腔多模态影像大数据进行整理加工,通过口腔疾病的协同推理和智能分析、口腔疾病知识图谱的构建及口腔疾病演化预测等技术方法搭建人工智能预防与诊断平台。
结果 目前已构建了口腔疾病大数据库,基于影像分析的口腔疾病智能预防、诊断系统,以及结合协同推理与知识演化的口腔疾病预测分析系统和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人工智能预防与诊断平台。
结论 本平台有助于实现口腔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与早治疗,特别是可引导口腔癌患者的早期治疗,降低民众就诊的经济成本,提高全民口腔健康水平。
Select
18F-FDG PET/CT显像对结核性和癌性胸腹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
孙建梅 李凤岐 李现军 严琨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501-504,509.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结核性和癌性胸腹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胸腹腔积液行18F-FDG PET/CT检查或经18F-FDG PET/CT检查发现胸腹腔积液的患者,选取随访资料完整且临床最终确诊为结核性胸腹腔积液的患者(结核组)26例(首次PET/CT检查时均为活动期肺结核),以及确诊为肺癌合并癌性胸腹腔积液患者(肺癌组)22例,统计PET/CT显像肺内原发病灶、胸膜或腹膜病灶、胸腹腔积液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观察肺门或纵隔、腹腔或腹膜后高代谢肿大淋巴结的情况。
结果 结核组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弥漫代谢增高的胸腹膜和低代谢的胸腹腔积液,肺癌组则表现为局灶性不规则代谢增高的胸腹膜和较高代谢的胸腹腔积液。结核组和肺癌组原发灶SUVmax分别为2.88±1.00、6.38±2.2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24,P<0.05);结核组患者胸腹膜FDG代谢弥漫性升高,肺癌组患者代谢局灶性升高,两者SUVmax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核组胸腹腔积液SUVmax明显低于肺癌组(t=3.94,P<0.05);结核组患者腹腔或腹膜后高代谢肿大淋巴结明显少于肺癌组(χ2=5.64,P<0.05)。
结论 相对较低的积液FDG代谢水平、轻度FDG代谢升高的肺内原发灶和弥漫性高代谢的胸腹膜是结核性胸腹腔积液18F-FDG PET/CT显像的显著特征,全面分析PET/CT显像特点可对结核性和癌性胸腹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Select
缬沙坦对主动脉球囊损伤大鼠主动脉内膜SRSF1表达的影响
彭亮, 段硕 李永红 徐辉 杨茜 唐锡龙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505-509.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观察缬沙坦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大鼠主动脉血管内膜丝氨酸/精氨酸富集剪接因子1(SRSF1)表达的影响,探讨缬沙坦在预防血管再狭窄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和缬沙坦组,每组各16只大鼠。从术前第1天至术后第14天(或第28天),每天分别给予手术组和对照组大鼠5 mL蒸馏水灌胃,缬沙坦组大鼠每天将20 mg/kg缬沙坦溶于5 mL蒸馏水中灌胃。麻醉后,手术组和缬沙坦组大鼠使用自制的2F球囊导管建立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对照组大鼠操作同手术组,但未注水扩张球囊。各组分别于术后第14天和28天分别处死8只大鼠,分别收集近主动脉弓血管5 mm,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测定内膜增生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血管组织中SRSF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HTSS] 对照组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第14天和第28天时血管内膜光滑,均无明显损伤及斑块形成,而手术组和缬沙坦组血管内均可见新生内膜增生,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皮细胞覆盖,内弹力膜部分断裂。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别、时间、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内膜厚度、SRSF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明显的影响(F组别=372.90、184.60,F时间=26.13、21.15,F交互=12.31、4.22,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第14、28天手术组与缬沙坦组内膜厚度、内膜SRSF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缬沙坦组较手术组明显降低(F=23.18~241.08,P<0.05)。术后第14、28天对照组血管组织中SRSF1蛋白荧光强度极低,手术组和缬沙坦组SRSF1蛋白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缬沙坦组明显低于手术组。与术后第14天相比,术后第28天手术组、缬沙坦组血管组织中SRSF1蛋白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加。
结论 缬沙坦可有效减轻内膜损伤血管的内膜增生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血管组织中SRSF1 mRNA及SRSF1蛋白的表达有关。
Select
基于CBCT的3D打印供牙模板行自体牙移植的效果观察
王双义 刘风芝 张丽 朱学臣 孙慧斌 柴丛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510-512,515.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基于CBCT数据打印供牙3D模板行自体牙移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12例第一或第二磨牙病变无法口腔内科修复且智齿存在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智齿作为供牙,术前基于CBCT数据打印供牙3D模板,将供牙移植到根据3D模板预备的移植窝内,记录术中供牙的离体时间,术后2~3周行移植牙根管治疗;在2年随访期的不同时间点观察移植牙的活动度、叩诊情况、牙周测量情况、X线影像情况及咀嚼功能。
结果 所有供牙的平均离体时间为(1.85±1.21)min。12例患者的12颗移植牙中有1例移植牙术后2周时松动度Ⅱ度,重新固定后恢复正常,1例移植牙术后4周食软食时轻度不适,以后症状逐渐消失,术后4周时2例远颊及1例近颊牙牙周袋测量超过3 mm,随访期内其余移植牙临床检查均正常,X线检查无移植牙牙槽突吸收及牙周骨粘连情况。
结论 应用3D打印供牙模板进行自体牙移植可以缩短供牙的离体时间,有效提高自体牙移植的成功率。
Select
不同处理方法制作的脂肪组织切片质量比较
刘小玲 张伟 赵洁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513-515.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脂肪组织的4种切片处理流程进行比较,筛选出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切片处理方法。
方法 收集201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971医院病理科诊断明确的脂肪瘤组织、乳腺脂肪组织和胃、肠、子宫或肾脏器官根治切除术标本中的脂肪组织共298例,分为传统处理法组(A组)、延长浸蜡法组(B组)、丙酮脱脂法组(C组)和改良组织脱水处理流程法组(D组)4组。4组标本分别按照4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处理,切片最后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各组切片优良率。
结果 4组切片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62.827,P<0.001);C组与D组切片优良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χ2=223.666~238.973,P<0.001);而A组与B组之间、C组与D组之间切片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采用丙酮脱脂法与改良脱水处理流程法制作的切片优良率高,有利于病理诊断;特别是后者无需额外试剂准备,更省时省力,值得在各医院病理科应用、推广。
Select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非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
赵利鹏 袁莉 杨苏民 柳国强 王士忠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516-518.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非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
方法 以2017年1-8月在我院拟接受OPCABG的9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监测手段不同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BIS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OPCABG麻醉程序进行麻醉,BIS组根据BIS监测结果调整麻醉用药剂量,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术后清醒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 BIS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7.616、9.342,P<0.05);术后清醒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8.063、8.253、2.691,P<0.05)。
结论 术中应用BIS监测可缩短OPCABG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及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加快术后康复。
Select
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前期患者左心结构与功能改变的预测价值
孙品 韩伟东 郭艳杰 王小凡 吕启凤 宋晓霞 田雨 何香芹 姜志荣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519-521,525.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青岛地区高血压前期患者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探讨其在预测左心功能中的应用价值,为高血压前期患者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于我院心内科门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高血压前期患者160例(高血压前期组)和血压正常者160例(对照组),记录受检者血压。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推荐的方法,测量受检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m与Am、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E峰与A峰、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E/A、Em/Am,分析左心结构与功能指标的变化。并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与血压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高血压前期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及Em/Am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06~5.43,P<0.05);两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E/A比值、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前期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与收缩压呈正相关(r=0.406、0.345,P<0.05),Em/Am与患者收缩压呈负相关(r=-0.366,P<0.05);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与患者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0.267、0.339,P<0.05),Em/Am与患者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r=-0.302,P<0.05)。
结论 高血压前期组患者已经出现左心房增大、左心室质量指数增加及舒张功能减低等结构与功能的改变,超声心动图可早期预测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左心功能。
Select
颅咽管瘤手术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张进武, 杨凤玉 程德奎 李子吉 郭品 刘伟 辛海滨 刘妮娜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522-525.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影响颅咽管瘤(CP)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个性化手术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
方法 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6月—2019年5月CP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SPSS软件分析CP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质地、QST分型、黏附强度分型、切除程度以及病理分型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H=6.542~36.502,Z=-2.91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黏附强度分型(OR=0.001~0.059,95%CI=0.001~0.464,χ2=7.255~16.895,P<0.01)、QST分型(OR=0.016~0.167,95%CI=0.002~0.821,χ2=4.850~12.968,P<0.05)是影响CP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黏附强度及QST分型是CP手术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术前充分了解CP的黏附强度及QST分型对于患者手术策略、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
Select
显微镜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效果
于磊 王洪强 李强 荆涛 王沛涛 高耀武 李慎谦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526-527,532.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应用纵向两针套叠法显微镜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效果。
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共收治附睾体尾部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50例,应用显微镜输精管附睾吻合术进行治疗,随访术后精液结果及受孕率。
结果 50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复通率为74.0%(37/50),自然受孕率为26.0%(13/50)。
结论 显微镜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Select
磷脂酶CB1对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赵鹏 孙树凯 翟玉娥 田清武 周廷廷 李靖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528-532.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磷脂酶CB1(PLCB1)对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 选取50例新鲜神经胶质瘤组织(胶质瘤组)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癌旁组),每份组织样本分为两份,一份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检测组织中PLCB1的表达,一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blot实验检测组织中PLCB1的表达。体外培养胶质瘤U87细胞,将PLCB1 siRNA(PLCB1 siRNA组)和Con siRNA(Con siRNA组)分别转染至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后,采用CCK-8分析检测PLCB1对两组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PLCB1对两组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实验检测PLCB1 siRNA组和Con siRNA组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以及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的表达水平。
结果 qPCR检测结果显示,胶质瘤组中PLCB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t=131.29,P<0.01);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胶质瘤组中PLCB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t=100.53、50.25,P<0.01)。CCK-8分析结果显示,与Con siRNA组相比,PLCB1 siRNA组中神经胶质瘤U87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抑制(F=61.16,P<0.05)。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Con siRNA组相比,PLCB1 siRNA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F=29.96、55.71,P<0.05)。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PLCB1 siRNA可以抑制p-ERK1/2的表达(F=17.98、24.67,P<0.01)。
结论 胶质瘤组织中PLCB1蛋白高表达,PLCB1通过激活ERK通路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Select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ATG-5、ATG-7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心率变异性及斑块易损性的关系
李巍 李彦明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533-536,539.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清和单个核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5(ATG-5)和ATG-7蛋白的表达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心率变异性(HRV)、斑块易损性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因不明原因胸痛在我院就诊的受试者24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其中200例确诊为冠心病,包括1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7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其余48例CAG和心功能检查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受检者血清中ATG-5和ATG-7水平,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患者HRV指标。收集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TG-5、ATG-7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血清中ATG-5和ATG-7水平明显升高(Z=17.154、25.845,P<0.05)。冠心病组患者血清中ATG-5和ATG-7水平与全部R-R间期的标准差、正常相邻每5min R-R间期均数标准差、正常相邻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呈负相关(r=-0.489~-0.172,P<0.05)。ACS组患者血清中ATG-5和ATG-7水平明显高于SAP组(Z=11.089、33.127,P<0.05);但是单个核细胞中ATG-5和ATG-7水平却明显低于SAP组(t=10.598、15.351,P<0.05)。
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ATG-5和ATG-7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HRV有一定关联;而单个核细胞中ATG-5、ATG-7蛋白表达降低可能是ACS患者斑块稳定性下降的重要机制。
Select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重症脑炎1例并文献复习
韩萍 郭瑞友 范天利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537-539.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重症脑炎的早期识别及诊治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重症脑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本病例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起病,后逐渐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主要是伴发意识丧失、抽搐、烦躁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最终诊断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诱发重症脑炎。
结论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重症脑炎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需总结病例特点,提高临床认识及诊治水平,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Select
雪胆素甲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曹淑君 初向华 李宗莉 张翠萍 孙向红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540-544,547.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雪胆素甲(CuⅡa)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
方法 以0、0.01、0.1、1、10、100 μmol/L的CuⅡa溶液(A、B、C、D、E、F组)作用SGC-7901细胞48 h后,采用CCK-8法、Transwell小室、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析细胞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C-myc、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等蛋白的表达。
结果 除B组细胞的迁移能力以及凋亡率与A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他组与A组相比,随着CuⅡa浓度的增加,可以明显地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促进SGC-7901细胞的凋亡(F=15.812~98.346,P<0.05),且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与A组相比,0.1、1、10、100 μmol/L的CuⅡa作用48 h后,可以降低胃癌细胞β-catenin、C-myc、CyclinD1蛋白的表达(F=15.632、8.494、11.267,P<0.05),增加GSK-3β蛋白的表达(F=21.763,P<0.05),但是B组β-catenin、C-myc、CyclinD1、GSK-3β蛋白表达与A组相比,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uⅡa能够有效地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Select
针刺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P物质水平的影响
宋卫 潘俊亮 苗文云 高磊 丁玉洁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545-547.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P物质(SP)水平的影响。
方法 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单纯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血清中SP的含量,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差值、Barthel指数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4.08,P<0.05);治疗后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P<0.05);治疗后两组间血清中SP含量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5)。
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并能增加患者血清SP的含量。
综述
Select
基于基因多态性致药物代谢差异的临床个体化用药剂量调整
石鲁月 罗一夫 张治然 崔永超 王晓波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548-558.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个体基因多态性调整合适的用药剂量是精准用药的一种重要策略。基因多态性对用药剂量的影响指的是同一基因不同表型对药物代谢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CYP2C19、NUDT15等基因所表达出来的PM、IM、UM基因表型都会对其对应药物的代谢速率产生不同影响,从而影响药效发挥或引发毒副作用。目前国际上已有5家机构发布针对112种药物涵盖27种相关基因的个体化临床用药剂量调整指南。本文在这些相关指南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如何依据基因表型调整个体临床用药剂量,并进一步总结了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的人群,旨在为临床提供基于基因多态性的个体化用药治疗方案。
Select
散发性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的分子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车金娜 曹彩霞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559-562,564.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PGLs)是分别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和肾上腺外交感神经链的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当在非嗜铬组织中存在转移病灶时则定义为恶性PPGLs。该病通过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早期无法确诊,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近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早期的基因筛查可以对高风险的患者进行密切随访。PPGLs作为遗传背景最为丰富的肿瘤之一,35%~40%的患者中可以发生胚系突变。然而近年来有研究指出散发性PPGLs患者胚系突变率也较高,散发性PPGLs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对散发性PPGLs患者早期进行基因筛查,可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病例报告
Select
新瑞白注射后引起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假性增高2例
朱婕 谢春霞 牟晓峰 王爱玲
精准医学杂志. 2020, 35(6): 563-564.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2006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线办公
作者中心
专家中心
编辑中心
主编中心
期刊信息
精准医学杂志
Journal of Precision Medicine
(原齐鲁医学杂志)
双月刊,1986年2月创刊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
联合主办: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编辑出版:《精准医学杂志》编辑部
总编辑:董 蒨
主任:厉建强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江苏路19号
邮编:266003
电话:0532-82911108
E-mail: jzyxzz@126.com
邮发代号: 24-130
ISSN 2096-529X
CN 37-151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