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3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12-25
  

  • 全选
    |
    述评
  • 王月兰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471-474.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精准医学在围术期肺保护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机械通气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改善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但临床上常由于呼吸参数使用不当,而使机械通气加重了原发肺组织病变损伤或使得健康肺泡遭受过度机械力损伤等,即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其发生率和致死率之高已引起全球医学界的关注。因此本文针对VILI可能原因及临床上目前认可的干预措施,尤其围术期精准肺保护策略的应用进行综述。
  • 论著
  • 付君祚 张蕊 周旭卿 谢致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475-478.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头皮神经阻滞在机器人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ROSA)辅助下颅内电极植入术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行ROSA辅助下颅内电极植入术的病人70例,随机分为头皮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组(SNB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TIVA组),每组病人35例。SNB组病人在全麻诱导后使用3.75 g/L罗哌卡因分别阻滞滑车上神经、眶上神经、颧颞神经、耳颞神经、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TIVA组全麻诱导后不进行头皮神经阻滞。两组病人术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根据BIS值调节丙泊酚靶控输注浓度,BIS值维持于45~55;术中实时调节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浓度,维持术中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波动范围在术前水平±20%。记录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上头架时(T2)、上头架15 min后(T3)、第1根电极植入时(T4)、第5根电极植入时(T5)、电极植入结束后15 min(T6)时HR、SBP、DBP与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值,统计两组术中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总量以及术后追加PCIA镇痛泵的时间。
    结果 在TIVA组中,HR、SBP、DBP与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在T1~T6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94~94.170,P<0.01),与T1比较,T2、T4和T5时病人SBP、DBP与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值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T2时比较,T3时病人HR、SBP、DBP与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值明显降低(P<0.05);T4与T5间病人HR、SBP、DBP与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值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4、T5比较,T6时病人HR、SBP、DBP与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值明显降低(P<0.05)。在ANB组中,HR、SBP、DBP与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在T1~T6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485~1.934,P>0.05)。两组间HR、SBP和DBP在T2、T4和T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25~101.721,P<0.05),TIVA组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高于SNB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在T2~T6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68~557.437,P<0.01),SNB组明显低于TIVA组。SNB组术中瑞芬太尼总量明显少于TIVA组(t=-17.892,P<0.05)。TIVA组术后追加PCIA镇痛泵的时间短于ANB组(t=13.055,P<0.05)。
    结论 ROSA辅助下颅内电极植入术的疼痛刺激主要出现在放置头架和植入电极时,具有“脉冲式”特点,头皮神经阻滞可以消除手术疼痛刺激,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用量,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头皮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优于全凭静脉麻醉。

  • 刘孝洁 李田军 王丽娟 王苏德娜 于洋 敖虎山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479-482.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对2型糖尿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3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中国医学院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行CABG的77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中国BMI标准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肥胖组。主要终点是心房颤动、神经并发症、肾功能衰竭、感染、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出血量等围术期各项结局和长期(5年)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s),主要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梗死或需要血运重建等指标。统计学方法主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和Cox回归分析。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心房颤动、神经并发症、肾功能衰竭、感染、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出血量等方面与正常体质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5年随访数据发现,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长期MACCEs与正常体质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MI对接受CABG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

  • 管伟  李希明 刘中凯 王月兰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483-485,489.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镇痛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择期于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次ESPB组(E组)和肋间神经阻滞(INB)组(I组),每组各30例。E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ESPB(5 g/L罗哌卡因30 mL),I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INB(5 g/L罗哌卡因30 mL)。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 h(T0)、6 h(T1)、12 h(T2)、24 h(T3)、48 h(T4)静息和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同时观察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与I组比较,E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缩短(t=6.023,P<0.05)。与I组比较,E组患者术后T1、T2时间点静息及活动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F=4.588~5.640,P<0.05)。与I组比较,E组患者PCIA泵按压次数显著减少(t=2.455,P<0.05)。与I组比较,E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χ2=6.298,P<0.05);而两组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气胸、局麻药中毒、内脏损伤、全脊麻等并发症。
    结论 超声引导下单次ESPB可安全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并且镇痛效果良好,并发症更少。

  • 宋海成 吕琳 柳国强 夏婧 王君涛 张楠楠 袁莉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486-489.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温停循环下主动脉夹层术中相关因素与患者院内死亡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98例低温停循环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资料,包括术前患者一般资料、术中低温停循环期间相关指标和乳酸增高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患者院内病死率为19.8%。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体质量(OR=1.034,95%CI=1.004~1.069,P<0.05),术中失血量(OR=1.371,95%CI=1.088~1.726,P<0.01)和乳酸增高率(OR=3.367,95%CI=1.786~7.406,P<0.01)是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 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夹层术中的乳酸增高率、体质量、术中失血量与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院内死亡密切相关。
  • 袁伟 何平 王瑞 姜伟 景桂霞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490-493,498.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将180例肾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盐酸右美托咪定组(B组)和TEAS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组(C组),每组60例。A组给予常规麻醉,B组在手术开始前即按规定流量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直至手术结束,C组除了给予相同剂量的盐酸右美托咪定干预外,TEAS双侧内关、上巨虚和足三里穴持续至手术结束。记录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肠麻痹及腹胀腹痛发生率,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胃泌素(GA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
    结果 与A、B组相比,肾移植术后C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肠鸣音恢复及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显著缩短,术后肠梗阻及腹胀腹痛发生率明显降低(F=9.53~11.92,P<0.05);C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VIP的差值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1.19,P<0.05)。B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肠梗阻及腹胀腹痛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EAS能明显降低肾移植术后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胃肠激素VIP的分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而盐酸右美托咪定在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效果。
  • 张子英,  王玉娟 翟艳艳 赵涛 梁永新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494-498.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3月本院择期初次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分为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联合组)。术后均采用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术后第6、12、24、48小时时进行静息和咳嗽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有效按压次数;麻醉前10 min与术后第24、48小时时检测外周血清中炎性递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疼痛递质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的含量;记录患者相关不良反应及镇痛满意度。
    结果 联合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4.713,P<0.05)。术后第6、12、24小时时联合组静息及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6.088~23.209,P<0.05)。联合组术后第24小时时血清中CRP、IL-6、TNF-α、NPY、PGE2、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17.639~483.602,P<0.05)。联合组术后24、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F=12.058、24.470,P<0.05)。术后48 h内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10.417,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手术,显著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VAS评分和炎性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 李传 于洋 谢春晖 王彬 林旭 董瑞 王明山 毕燕琳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499-502,505.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脑脊液及血浆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sTREM)水平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蛛网膜下隙-硬膜外间隙联合麻醉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年龄65~8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于术前1 d采集每一位患者肘静脉血5 mL,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采集脑脊液2 mL,使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和血浆中sTREM1、sTREM2水平。于术前1 d、术后1周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采用Z计分法确定患者是否发生POCD,根据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P组)和非POCD组(NP组)。利用ROC曲线计算P组与NP组cut-off值,并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判断两者诊断POCD的准确度。
    结果 19例患者发生了POCD,发生率为24%。P组患者脑脊液、血浆中sTREM1、sTREM2水平均明显高于NP组(t=2.12~8.13,P<0.05)。其中,脑脊液中sTREM1预测发生POCD的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86%,约登指数为0.61,cut-off值为70.6,AUC为0.839,预测能力高于血浆中sTREM1(AUC为0.821)、血浆中sTREM2(AUC为0.732)及脑脊液中sTREM2(AUC为0.768)。
    结论 脑脊液及血浆中sTREM1、sTREM2水平均可预测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但以脑脊液中sTREM1预测POCD发生的准确度较高。
  • 张洁 张雪莹 夏婧 梁永新 褚海辰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503-505.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 V158M基因多态性对术后患者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拟行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对基因突变性进行检测,并按照基因型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VV组)、突变型杂合子组(VM组)和突变型纯合子组(MM组)。术后使用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患者术后24与48 h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24 h睡眠质量评分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评分。
    结果 与VV及VM组相比,MM组术后24、48 h时VAS评分和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低或减少(F=4.099~7.722,P<0.05);三组睡眠质量评分及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OMT V158M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舒芬太尼术后患者镇痛效果不同的机制之一。
  • 董华 杨晓红 李明娟 李晓征 王君涛 褚海辰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506-508.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行无痛人工流产病人麻醉效果的影响。
    方法 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妇女160例,均为初次妊娠,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试验组病人采用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注射,15 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之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min),意识消失后手术;对照组以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帕瑞昔布钠,其余同试验组。对术中麻醉效果差的病人,每次静脉注射丙泊酚0.5 mg/kg。观察两组病人入手术室后术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基础值,术中MAP、HR及SpO2最低值;记录两组病人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30 min恶心呕吐、头晕嗜睡、梦境幻觉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及腹痛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两组麻醉优良率、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及VAS评分。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中麻醉优良率及SpO2最低值显著升高,丙泊酚用量、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腹痛发生率及VAS评分显著降低(t=2.899~3.982,χ2=5.378~42.133,P<0.05);两组术中MAP和HR最低值、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嗜睡、梦境幻觉副作用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辅助丙泊酚与芬太尼麻醉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可减少丙泊酚用量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改善麻醉效果,而不增加其副作用。
  • 李家强,  王晗 陈作雷,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509-511,517.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全身麻醉(全麻)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合并原发性高血压但血压控制不良的手术患者60例(ASA Ⅱ~Ⅲ级),将患者分为试验组(D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每组各30例。D组患者全麻诱导前1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C组患者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10 min泵注结束后,立即行麻醉诱导并完成气管插管,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案相同。观察2组患者泵药前(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及插管后1 min(T3)、3 min(T4)和5 min(T5)患者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并计算HR与收缩压乘积(RPP)。上述各时间点采血并测量两组患者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的变化。
    结果 C组患者HR、MAP、RPP以及血浆NE、E水平T3、T4时点较T0时点明显升高(F=6.77~12.03,P<0.05);而D组患者T3~T5时点HR、MAP以及RPP均明显低于T0时点(F=7.44~10.02,P<0.05);且D组患者T3时点仅血浆NE水平高于T0时点(F=6.77,P<0.05)。D组患者T3~T5时点HR、MAP、RPP以及血浆NE、E的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F=12.56~18.57,P<0.05)。
    结论 全麻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抑制高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对气管插管操作引起的应激反应,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 周昊 郑自文 刘皓 赵俊江 李玲 朱呈瞻,  张坚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512-517.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Hisense计算机辅助手术(Hisense CAS)系统应用于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脾门淋巴结清扫中的安全性与优势。
    方法 将51例胃中上部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7)。所有患者手术方案均为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观察组术前行上腹增强CT检查后,将数据导入Hisense CAS系统并进行三维重建与术前规划,指导术中导航。对照组术前完善上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行术前评估。比较两组脾门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脾门淋巴结清扫术中出血量、脾门血管损伤率、脾门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脾门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缩短、脾门淋巴结清扫术中出血量减少、脾门淋巴结清扫数量增多、脾门血管损伤率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2.21,χ2=4.33,P<0.05)。两组手术患者术后胰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Hisense CAS系统应用于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脾门淋巴结清扫,可行术前规划与术中导航,有利于缩短脾门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较常规手术方式更有优势。
  • 王一休 薛伟杰 刘鹏 胡维昱 李坤 刘奎 杨晨宇 解宇威 徐翔宇 朱呈瞻 曹景玉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518-523.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抗胰腺癌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预测作用机制及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并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胰腺癌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疾病-药物-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Human Protein Atlas和PROGgeneV2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蛋白表达及TCGA生存分析,进一步通过TIMER数据库分析核心靶点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最后利用Metascape、Bioconductor平台和R语言进行GO分子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
    结果 筛选共得到黄芪20种活性成分,作用于胰腺癌56个靶点。在胰腺癌中,核心靶点Caspase3和MYC高表达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低表达组(P<0.05),同时,Caspase3和MYC会影响肿瘤免疫细胞在胰腺癌中的浸润情况。分子功能和通路分析结果表明黄芪作用的靶点主要与癌症的调控、细胞凋亡、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对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反应等生物过程相关,黄芪通过调节PI3K-AKT、Erb、MAPK等通路来影响胰腺癌的发展。
    结论 黄芪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体现了中药多组分、多靶点的特点,为进一步探究其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 杨帆 关鸽 徐庆国 许学聪 赵乐 庄斌 臧运金 张斌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524-528.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早期肝移植术后患者胆汁中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探讨其对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EAD)发生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原位肝移植患者32例,根据病人是否发生EAD将其分为EAD组与非EAD组,留取患者术后1~7 d胆汁,分别比较两组胆汁中AST、γ-GT的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价胆汁中γ-GT、AST水平对患者术后发生EAD的预测价值。
    结果 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时间、分组及时间与分组的交互作用对患者胆汁中AST的水平具有明显的影响(F组别=49.708,F时间=49.332,F时间*组别=10.093,P<0.01),同时对患者胆汁中γ-GT的水平也具有明显的影响(F组别=12.827,F时间=17.421,F时间*组别=2.918,P<0.05);术后1~6 d EAD组胆汁中AST的水平显著高于非EAD组(F=8.175~40.527,P<0.01),术后1~5 d EAD组胆汁γ-GT水平显著高于非EAD组(F=4.396~13.199,P<0.05)。患者血清中AST水平与相应胆汁中AS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5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1~4 d胆汁中γ-GT、AST水平对判断肝移植术后发生EAD的AUC均>0.75。
    结论 肝移植患者术后1~7 d胆汁中γ-GT、AST水平的变化一定程度反映肝细胞破坏的程度,术后1~4 d胆汁中γ-GT、AST水平对EAD的发生具有早期预测价值,临床上可借助胆汁中γ-GT、AST水平判断患者发生EAD可能性,进而指导早期治疗。
  • 杨彦华 杨呈伟 韩增磊 徐晓娜 张鹏 张七一 刘德衍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529-532,536.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微小RNA-21(miR-21)与伴有Kazal基序富含半胱氨酸的逆转诱导蛋白(RECK)、Smad7在心脏性猝死(SCD)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择因SCD的20例心脏标本作为SCD组;选取20例死因为非心脏疾患的心脏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两组心肌组织中RECK和Smad7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组心肌组织中miR-21、RECK和Smad7的表达。
    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两组心肌组织中RECK、Smad7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008、-2.939,P<0.05);两组心肌组织中RECK与Smad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06,P<0.05)。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SCD组心肌组织中miR-21与RECK、Smad7相对表达量均呈负相关(r=-0.608、-0.681,P<0.05)。
    结论 SCD心肌组织中miR-21高表达,RECK、Smad7低表达, miR-21与RECK、Smad7联合应用有望作为诊断SCD较为客观的指标。
  • 王沂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533-536.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分析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诊断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18年1月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39例患者的既往史、临床症状及超声图像表现。
    结果 39例患者30例有经期膀胱刺激征,36例有剖宫产史或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手术史,29例合并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38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其中36个病灶位于膀胱后壁或顶部。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显示,11个病灶内部可见筛孔状无回声区,9个病灶周边可见高回声晕环。37个病灶内部呈无或少许血流信号。25例患者探头滑动时子宫与膀胱间相对运动消失。
    结论 超声科医师应该熟悉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表现,对于合并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且同时具有经期尿频、尿痛、血尿等相关泌尿系症状的膀胱结节,应考虑到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性。
  • 徐娟 白兰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537-539,542.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乳管镜联合美蓝染色定位法在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6年5月于我科行乳管镜检查的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421例,病变导管内注射美蓝染色定位,次日行病变导管及区段切除,分析乳管镜联合美蓝染色定位法与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乳管镜联合美蓝染色发现导管内见隆起性病变或新生物者341例,占80.99%,其中主要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299例;80例导管内未见隆起性病变或新生物中,终末导管开口处有暗红色血性液溢出6例,终末导管开口处有黄色浆液性液溢出5例,广泛糜烂灶4例,终末导管开口处广泛絮状物及纤维网63例,乳腺导管开口处导管扩张及脓液2例。乳管镜联合美蓝染色定位法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58.54%,特异度为98.95%,阳性预测值为85.71%,阴性预测值为95.67%。
    结论 乳管镜联合美蓝染色定位法简单易行,对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早期乳腺癌的筛查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该定位法可降低术中因切除范围不准确而漏诊乳腺癌。
  • 王玉振 张坤 赵丽娟 姜艳 山峰 姜彦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540-542.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创伤后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创伤后急性GBS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等。
    结果 13例病人中9例伴有基础疾病,8例因外伤致骨折后发病,5例因手术术后发病,均急性起病。3例发病前有(或可疑)感染病史。13例首发症状均为神经系统症状,其中,以双上肢或双下肢感觉或运动障碍为首发者9例,以脑神经受损为首发症状者4例,合并有呼吸肌麻痹者10例,腹痛者2例,发热者3例,出汗增多者5例,低血压心率减慢者4例,小便障碍者3例,脑膜刺激症者1例,抽搐者1例。脑脊液检查均存在“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均提示神经源性损害。经治疗以后肌力恢复正常6例,逐渐好转4例,死亡3例。
    结论 创伤后急性GBS多发生于中老年、体质较差的病人,在发病前多有外伤、手术等重大的创伤病史,少数病人可有上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病史,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多以周围神经系统受损为主要症状,同时可累及自主神经系统。早期诊断和后续积极治疗对预后及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 石新艳 荆艳 赵春玲 王虹 王升英 秦文 齐卫卫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543-546,549.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分析疾病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入住我院的11 231例患者中发生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其中将发生CR-GNB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作为CR-GNB组,将发生碳青霉烯敏感革兰阴性菌(CS-GNB)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作为CS-GNB组。对两组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1 231例住院患者中发生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者292例(2.60%),CR-GNB血流感染者83例(0.74%),CS-GNB血流感染者209例(1.8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循环系统疾病、肺部疾病、糖尿病、肝脏疾病、年龄≥65岁、ICU住院、复数菌性血流感染、二联抗菌药物应用、三联抗菌药物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应用、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手术等为CR-GNB血流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脏疾病、糖尿病、ICU住院、机械通气、三联抗菌药物应用等为CR-GNB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在临床中应加强感控措施,特别是对CR-GNB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防止CR-GNB血流感染的发生。
  • 杜忠彩 苏媛 刘玉 周欣蓓 山峰 边城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547-549.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秋水仙碱中毒机制、临床症状、诊疗措施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成功救治的1例口服超致死剂量秋水仙碱中毒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患者,男,24岁,口服秋水仙碱90 mg(180片),先后出现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多脏器衰竭等临床表现,给予洗胃、导泻、血浆置换、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成分输血、抗感染、营养心肌等一系列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
    结论 秋水仙碱是临床常见药物,大剂量服用可出现严重中毒症状,致死率高,目前尚无特效解药,需早期积极对症处理。
  • 张刚 于芹超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550-552.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阿托品注射液在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拟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106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试验组手术开始前2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2 mg/kg;对照组术前不注射阿托品。比较两组进镜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等的发生率。
    结果 试验组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输尿管镜进镜成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417,P<0.05)。两组患者术后输尿管穿孔、输尿管黏膜损伤、输尿管抱镜发生率以及3周结石排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371,P<0.05)。
    结论 输尿管镜碎石术中使用阿托品注射液可以缓解输尿管痉挛,显著提高进镜成功率,虽然不能减少输尿管黏膜损伤、穿孔、输尿管抱镜等单项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可以减少术中总并发症的发生率。
  • 综述
  • 贾婷婷 王凤泽 赵睿 乔波 郭斌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553-555,560.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混合现实技术(MR)是结合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优势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全息影像技术。该技术将虚拟影像与现实相结合,实现实时交互。通过对患者的二维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得到直观、立体、真实的三维模型,使医生可以直观地辨别术区的重要解剖结构从而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同时该技术也为良好的术前医患沟通提供了可视化的媒介。另外,应用MR技术可以术中辅助定位,以及评估治疗效果。该项技术的出现,将给临床手术操作、医疗知识普及以及师生互动教学培训等带来巨大收益。本文就MR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MR与口腔医学领域的交互融合提供参考。
  • 张超 刘鑫 张正福 邹晓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556-560.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放射治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放疗敏感性的差异,一部分患者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后仍出现局部复发,影响患者预后。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寻找相关影响因子并研究其作用机制对提高放疗敏感性、预测放疗疗效、提高放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与乳腺癌放疗敏感性研究较多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乳腺癌患者术后个体化放射治疗提供参考。
  • 王晓孟 屈凤祥 赵敏 王丹 徐琳
    精准医学杂志. 2019, 34(6): 561-564. https://doi.org/10.13362/j.jpmed.201906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异质性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为5%~6%,且约50%的PCOS患者超重或肥胖,多为中心性肥胖,严重影响PCOS患者的生殖能力。Ghrelin由28个氨基酸组成,是从胃组织中分离出的一种生长素释放肽,在十二指肠、空肠、直肠和结肠中也有发现,作为生长激素促分泌剂受体(GHSR)的内源性配体,Ghrelin在体内分泌广泛,是具有广泛调节功能的蛋白。同时Ghrelin基因是单独一个突变位点还是与其他突变位点连锁影响PCOS肥胖的发生,以及其影响的分子机制还都有待研究证实。本文就近年来Ghrelin及其基因多态性与PCOS肥胖、胰岛素抵抗以及内分泌紊乱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期刊信息
精准医学杂志
Journal of Precision Medicine
(原齐鲁医学杂志)
双月刊,1986年2月创刊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
联合主办: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编辑出版:《精准医学杂志》编辑部
总编辑:董 蒨
主任:厉建强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江苏路19号
邮编:266003
电话:0532-82911108
E-mail: jzyxzz@126.com
邮发代号: 24-130
ISSN 2096-529X
CN 37-1515/R